名家专访:告诉你养生的秘密
曲黎敏:养生就是寻找健康生活方式
??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于2008年7月推出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一书,以一种通俗易懂,妙语连珠的方式来解读《黄帝内经》,将博大深奥的传统养生文化阐述得深入浅出。同时,同名电视节目登陆全国72家电视台,从北到南掀起一股“从头到脚”的养生热潮。曲黎敏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养生就是寻找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很多现代人认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正是养生的最大障碍……养生就是寻找一种健康的、对身体有利的生活方式,改变习性才是健康的关键。” ——曲黎敏
【关于《黄帝内经》】 医学不能离开文化
晶报:大家最初是从听你讲《黄帝内经》熟悉你的,但你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为何对《黄帝内经》情有独钟呢?
曲黎敏:《黄帝内经》是一本奇异的书,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有生理、病理及外行人根本看不懂的数据和指标,它恰恰谈的都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比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它从来不用大概念压人,而是发掘生活的点滴来映照我们的心灵。《黄帝内经》是传统医学的根柢所在,不以这个根柢为出发点,就是想当然地乱学,再训练也是无根之木。
晶报:你是何时开始潜心研究中医文化与医药实践,是不是受你父亲去世的影响?
曲黎敏:从毕业一分配到中医学院就开始了,但刚开始摸不到门径。后来我办了个中医讲习所,是夜校,遍访高人,请他们每晚给我们这些热爱中医的学生上课。因为自己脾气急,老师讲完我还要总结一下,特别是父亲的突然去世,我悟到求人不如求己,很快就自己上阵讲课了。
晶报:后来有没有想到演讲和书全热了?
曲黎敏:没想到。钻研医学和传统文化是我生活的最大乐趣,老百姓喜欢这些,使我更加感到是《黄帝内经》的慈惠无穷。也有人问过为什么我成功,我总结了三点:一,大情怀。我心很大,从不拘泥于恩怨,只有感恩的心;二,文化底蕴。我的阅读兴趣广泛,中西都读,只为明道。三,天道酬勤。我勤奋,肯吃苦。另还有一点,我就是一个百姓,一个学生,一个票友,从不端着,从没拿自己当回事。
晶报:也有人攻击《黄帝内经》,说这本书几千年了,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曲黎敏:任何攻击要有凭有据。一个东西老了,和一个东西是错误的,是两个概念。所谓文化,就要先讲继承,然后是传承。先踏下心来学习,才能明白对与错。再说几千年来,我们的身体并没进化多少,我们的情感也依旧古老,我们对善恶的观念也没颠倒……批判也是需要能量的,还是先积攒能量吧。
晶报:你写了不少书,但《从字到人说养生》却一改之前的风格,更偏于文化方面,你是不是想把中医和文化融合在一起?
曲黎敏:我所有的书都在坚持二者的融合。有人嘲笑说:文化能治病吗?太能了,文化能治心病,而身体的病有很多又源于心灵的混乱。人有身体的层面,有心理的层面,还有灵魂的层面,就是所谓“大医学”的概念,排除了过分专业化的倾向,而始终致力于“一个完整的人”的复归。医学不能离开生活,不能离开文化,《从字到人说养生》是一种更完整的表达,是在生活的深处把握生命和人生。
晶报:中医如何进一步普及?
曲黎敏:传统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但不代表现在的中医大夫也博大精深,所以要有一颗沉静的心。我个人反对一切媚俗的做法,人要有责任心,而且生死大事不好管,因为人心不好管。如果一招一式管用的话,《黄帝内经》就不必那么厚了,所谓中医文化的普及最好是鼓励大家自己研读经典。
编辑:王丹丹
相关新闻
- 第十届深圳关爱行动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爱心项目(20 09:54:36)
- 创新支教模式为海内外爱心人士搭建平台(30 14:10:24)
- 九年关爱行动打下慈展会牢固基石(13 15:58:06)
- 搭建永不落幕的“慈展会”(13 11:26:03)
- 踏着爱心节拍 健行深圳湾畔(10 1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