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益创出“深圳商报模式”
“深圳商报模式”的实现形式
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单有好的理念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好的组织和执行模式,这样才会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确保媒体公益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深圳商报之所以能创出一系列可持续的媒体公益品牌活动,这主要得益于其建立了独特的媒体运营公益慈善新模式。
一是发挥媒体优势动员社会力量,让广大企业和公众成为公益慈善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媒体作为一个公共平台,可以通过自身具有公信力背景的独特优势,将企业、慈善机构、政府和民间力量整合放大。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圳对口支援甘肃地震灾区。深圳商报记者在陇南灾区采访时,发现许多学校条件艰苦,没有食堂,孩子们要自己做饭,营养匮乏。2009年3月19日,深圳商报以《帮这些孩子捐个食堂》为题,报道了灾区孩子生活、学习的情况。同时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与深圳市关爱办联合推出“妈妈食堂”大型爱心助学活动,募捐为灾区孩子筹建“妈妈食堂”,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诸多深圳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关爱之手,活动募得善款100多万元。
在随后两年,5所“妈妈食堂”先后在甘肃、山西、重庆建起,帮助解决了2000多名山区孩子的就餐问题。另外,西藏、云南、贵州、广西6所“妈妈食堂”也在建设之中。2010年5月,深圳市关爱办、深圳商报社和深圳迅宝公司向深圳市民政局提出成立深圳市妈妈食堂关爱基金会的申请,成为一家旨在为中国青少年“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助力平等发展未来”的非公募基金会。
截至今年12月,已经在全国建成了12所“妈妈食堂”,让2500多名儿童能够吃上热饭。基金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明年除了在贵州、新疆等地继续援建外,还将创新援建模式,例如在云南宣威地区将再建一所食堂的同时,也会在中心校附近承租一片菜地,为学生提供蔬菜供应。
通过媒体的“放大器”、“扩音器”的功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这项媒体公益行动中来。深圳商报发起主办的“妈妈食堂”,创新了扶贫助学模式,为解决西部山区孩子吃饭问题点燃了一缕爱的炊烟。
再比如,通过深圳商报持续多年的大力宣传报道,“募师支教”行动的影响迅速扩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加入其中。
深圳中航集团成为“募师支教”的主要赞助方,几年来已累计捐资500多万元,参与这场“薪火相传”的爱心接力。天虹商场、中航地产公司、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旗下的一批爱心企业,也纷纷出资募师。深圳市浙江企业协会的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几天内就捐出了10多万元的募师资金。东风日产深圳经销商举行爱心义卖,将26万多元善款全部捐给“募师支教”慈善基金。深圳航空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深圳分公司等企业,为支教志愿者送来了“爱心机票”、“爱心保单”。
媒体的报道和宣扬,让公益慈善不再是在个别部门或个别单位及小圈子内的爱心活动。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既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也有民间团体、基层社区和市民个人,每个市民既是公益慈善活动的参与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公益慈善活动的受益者。
二是积极关注社会热点,主动为政府分忧。在重视社会建设大背景下,政府会更加依赖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来寻找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凝聚社会共识汇集公众力量,媒体将起到不可忽视作用。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让很多来深建设者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面对拥挤不堪的车站码头,面对千万个心急如焚想要回家的人群,这是对一个城市极为严峻的考验。
道路不通,留下来是最好的选择,可如何说服辛苦一年盼望团聚的外来务工者,如何稳定和平复他们的心情和情绪?深圳商报顺势而为,开展了一系列关爱行动,将贵州娃、井冈娃接到深圳与父母团聚;组织外来工子女游欢乐谷;开展“请咱爸咱妈游深圳”等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深圳的温暖,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也营造了整个社会关爱外来务工者的氛围。
三是重视策划创新,使媒体公益慈善活动保持生命力和吸引力。深圳商报的媒体公益慈善活动既有针对个体、群体的,又有面向深圳和外地的,每个行动如果一成不变,变成了“例牌菜”,就很难起到持久的影响力。为此,同一个活动每次举行都会采取更加新颖的方式,更多的事先策划,以期最大限度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
以“募师支教”行动为例,每年两次招募志愿者都需要有新的创意和理念,吸引全国各地青年人参与其中。今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日子,第十一批“募师支教”行动启动了红色支教之旅,面向全国招募近百名志愿者赴江西井冈山、广西百色、贵州赤水等革命老区支教,得到了广大爱心人士、大学生的积极响应;除此之外,还不断赋予这项活动新的内容,例如志愿者孙影从最初的单纯支教到现在既支教又助学,从开始为孩子们募捐书和学习用品等,到后来建起了几所希望小学。
中航集团资助“募师支教”行动,已从对支教志愿者单纯的资助,到现在创新并开展了“蓝粉笔”行动,聘请深圳优秀老师利用暑假奔赴全国各地的山区,培训乡村教师,“募师支教”行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拓展和创新,使得这一项目越做越活,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四是在报社编委会领导下,由记者组成的各个爱心团队“承包”项目,确保了活动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制度性。深圳商报编委会高度重视关爱行动等公益慈善活动,将报社承办和发起的关爱行动项目落实到相关的新闻采访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不仅进行全程跟踪报道,而且对活动的组织策划、方案制订、与其他主办单位沟通协调、具体实施等全过程“负责到底”。在参与关爱行动的过程中,深圳商报一批记者付出了大量心血,也成了志愿者和爱心使者。深圳关爱行动开展以来,深圳商报社年年被评为有序组织单位,年年都有编辑记者被评为关爱行动先进个人。
编辑:anging
相关新闻
- 30位获奖者事迹简介(19 11:39:47)
- “感动你的白衣天使”名单出炉(19 11:35:00)
- 2012“职场超越” 高峰论坛(11 13:39:25)
- 有幸福感的员工更富创造力(11 10:59:44)
- 园丁工作坊带来“心”关爱(11 10: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