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龙、林崇德:“孙子孙女”遍全国
2009-08-25 17:24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假期的校园一般是安静的,可在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关工委办公室,因为有两位爱心老人常年的坚守,寒暑假仍然颇为“热闹”。就在昨天,一位家长因为孩子高考没考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找胡文龙、林崇德两位老师求教。他们刚走一会儿,又有一位家长因为管不住孩子上网,来到这里请两位老人劝导。
这对74岁的老夫妻十多年如一日基本没有休息日,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夫妇俩不仅都是深圳市的五星级义工,胡文龙还是“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林崇德也是“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资助56个孩子上学
今年一次偶然的机缘,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别人说起,有两位老人资助56个民族的孩子上学。详细打听才得知,做这项工作的原来是深圳有名的五星级义工胡文龙、林崇德夫妇。采访中,他们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他们依托关工委这个平台,帮助了很多深圳的孩子,同时,他们还每年资助几个外地孩子,让他们不因为贫困而辍学。
有一次,胡文龙和热心公益事业的深圳红荔书画馆黄南美老人商议,如果能做一件别人从未做过的助学行动,或许可引起社会更多人对助学的关心。于是,几位老人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资助56个民族的56个贫困学生生活费,因为国家已经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费用,家庭困难的孩子得到些生活费资助就不致失学。
2006年开始,几位老人开始四处联络,最后他们的爱心想法得到了国家民委的支持。通过各地民委的帮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8年3月实现了资助56个民族孩子上学的愿望,两位老人每年为每个孩子资助300元的生活费。这个爱心行动让两位老人收获了晚年最大的幸福:来自内蒙古、广西、贵州、黑龙江、宁夏、云南等省、市、自治区的信件,是景颇、哈尼、独龙、裕固、白族、柯尔克孜等民族的孩子,用稚嫩的爱心给没见过面的爷爷奶奶写来的,两位老人把每一封信、每个孩子的简历都保存成册,经常翻开看看这些从未谋面的“孙子”、“孙女”。
编辑: 王丹丹
相关新闻
- 三十七、张伟基:让南岭村孩子不忘本(25 17:23:06)
- 三十六、卢盛英:把全部的爱献给孩子(25 17:22:06)
- 三十五、陈景中:近之若亲(25 17:21:34)
- 三十四、陶慧琴:当好"四点半"家长(19 17:28:01)
- 三十三、曾启信:走出新"长征"之路(18 16: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