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琴:当好“四点半”家长
2009-08-19 17:28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上班族父母都有个头疼的“四点半问题”:如果无人援手,每个工作日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就成了孩子没人管束的“盲期”。他们会不会自觉回家做作业?会不会跑进黑网吧?会不会在路上无视车流打打闹闹?这些问题让他们不安。两年前,南山区桃源街道龙联社区的陶慧琴老人挺身而出,当起了社区里几十个孩子的“四点半”家长。
巧做市场调查 决意奉献爱心
?。玻埃埃赌辏翟?,南山区关工委提出,六一要到了,大家想想怎样切实为孩子们做点实事。做什么好呢?陶慧琴和桃源街道办事处团工委书记张少方商量了起来。张少方讲出了自己的苦衷,孩子下午放学无处可去最让他们不放心,如果能有人帮忙在这个点儿照看孩子就好了。
这是个好点子,可以成立五老爱心社来做这件事。学工科的陶慧琴有着缜密的思维,她想,还是先得知道别人愿不愿意来。于是,她遍访社区内的小学了解情况。没想到,门卫常给陶慧琴吃“闭门羹”。有人怀疑她动机不纯,她就拿出南山区关工委的任命文件和自己的身份证给他看。有人说,这些工作学校有人做,不用你们操心。她就给别人介绍关工委的工作性质。好不容易进了校门,只要办公室开着门她就往里进,向老师做介绍。老师们倒一致认为这是件好事,却说不上来会有多少学生需要这项服务。
陶慧琴又想到了一个办法。下午四点半,她站在小区大门口观察:校车一到,有的孩子被老人接走,有的接着去了兴趣班。陶慧琴琢磨:真正有需求的应该是那些外来工家庭,没有老人帮手,也没有能力送孩子上培训班。珠光村是龙联社区出租屋最集中的地方,于是,陶慧琴去了珠光村,借着买米买菜的机会和人搭讪:孩子多大?在哪儿上学???放学后都干些什么???她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忙着做小生意,哪管得上;给他钥匙自己回家。陶慧琴确认,这样的爱心是值得付出的。
筹备长达一年 爱心社终于开张
为了场地问题,陶慧琴和张少方跑了不少地方,却处处碰壁。五老爱心社没有经费支持,而深圳的房子又很金贵,这个矛盾让他们苦恼但并没有放弃。转眼,2006年过去了。有一天张少方告诉陶慧琴,龙联社区工作站就要搬进新的办公楼,里面要设图书室,可以把爱心社和它设在一起。陶慧琴听了非常高兴。新办公楼离陶慧琴家很近,她经常跑过去察看装修进度。办公楼一装修完,她就给张少方打电话,让他赶紧去落实。桃源街道办党工委和龙联社区非常认可这项创意,同意将图书室兼作爱心社的活动场地。
就在这时,儿子住院了,陶慧琴暂时去照顾家庭了。可没多久,她就接到张少方的救急电话,请她再次接手爱心社。爱心社已经对外宣布5月26日挂牌,但场地还没布置,留给陶慧琴的时间不过四五天。陶慧琴开始了冲刺:晨练时,动员老年朋友来参加庆贺活动;白天,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几名学生进行场地整理和美化;晚上,在家照着花名册打电话通知家长和小朋友,没想到许多家长根本不知道有这事儿??蠢椿岢隽宋侍狻5诙?,陶慧琴和她的几位好姐妹又赶到珠光村说服家长、到学校门口邀请小学生参加……
?。翟拢玻度?,桌椅摆好了,玩具、跳棋也备好了,墙上开辟出了“学习园地”、“才艺展示”等许多栏目……万事俱备,只待四点半的来临:老人们来了,孩子们也来了,四十多号人让爱心社热闹非凡,有的捉对下棋,有的则是手把手教跳舞,看到这一切,陶慧琴悬了一年的心终于放下了……
挑战困难可贵 坚持才是胜利
成立爱心社很艰难,维持运作更需要水滴石穿的坚持。有一阵子,陶慧琴注意到,有些男孩子坐不住了。她想,得搞点兴趣活动,把孩子们留下来。于是,她请来舞蹈队的老年朋友组织文艺活动,利用每周五下午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植物标本、打球……为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她和其他五老成员从家里找出小玩具、小玩偶,作为奖品发给孩子。
有一次,细心的陶慧琴发现来得挺勤的几个小男孩不见了。有女生悄悄告诉她,是上网吧去了。陶慧琴立刻赶到网吧,把他们拉了回来,好一通教育。如是几次,几个小男孩彻底服了陶姥姥,再也不去网吧了。有些家长起初很疑惑,“现在哪有这样的好事儿,帮忙管孩子,还发奖”,一些老师也来看个究竟,看过之后,他们全都放心了。就这样口耳相传,现在,爱心社照看的孩子达到四五十个。
爱心社每天都要有人值守,但人员无法稳定。这是份义务工作,陶慧琴不能强行要求别人,只能自己坚持,相反,对那些支持她的伙伴和领导她都充满感激。龙联街道妇联的戴主席也会到五老成员家中走访,给她们打气。说是四点半家长,但爱心社还会组织室外活动,老人们付出的时间远在四点半之外。第一次活动是去园博园搞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25个孩子参加,她就找来25位老人一同前往,实行“人盯人”的战术。当活动结束孩子们平安到家后,她才真正放下心来,接着,脑子里又开始计划起下一步的活动……
五老爱心社是南山区最早关注“四点半问题”的公益机构,如今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深圳也开始试点“四点半学?!?,爱心社随之更名,成为十二家试点之一。
编辑: 王丹丹
相关新闻
- 三十三、曾启信:走出新"长征"之路(18 16:09:40)
- 三十二、余善霖:乐为年轻人解“疙瘩”(17 15:27:04)
- 三十一、马亚君:伸出一双手,温暖一颗心(17 15:26:33)
- 三十、张平:孩子的需要是第一位的(13 16:26:12)
- 二十九、彭志忠:给调皮孩子更多的关爱(11 08: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