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喊寻朐鹑畏钕赘⒆?/h1>
2009-07-17 17:37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67岁的李忠俊这辈子只从事过一个行当,就是教育行业:1970年入行,2002年以南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的身份荣休。现在,他是南山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还是围着孩子转。李老说:“现在的孩子没吃过苦,没受过挫折,在蜜糖里长大的。我有强烈的愿望,要教他们怎么做人,应该对国家民族有贡献,不要去沉迷网吧、去抽烟打架、沾染毒品?!?说这话的时候,李老的神情很焦虑,好像他眼中的“敌人”正在跟他抢孩子,一分一秒的时间也耽误不起,无暇考虑颐养天年。
忙碌的退休时光
李老的家里订了8份报纸,为的是收集最新资料,给孩子们写出让他们愿听爱听的讲稿。作为南山区关工委“五老”讲师团的成员,李忠俊带着自己撰写的讲稿辗转于各个学校,一遍遍给同学们讲感恩、讲立志,听讲座的人算下来有两万之多。如今他的课程安排已经排到下学期了。
建网站也是李忠俊这段时间正在忙着张罗的事,从买什么样的服务器到如何设计网页,李老都一一虚心去向专业人士请教。因为他正在筹办广东省第一家由关工委设立的网站,为的是加强经验交流,把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做得更好。
见到李老的时候,李老正在组织编写一本消除代沟、增近两代关系的书。关工委曾出了一本《花季的倾诉》,内容选自南山区中小学生“给父母写封信”活动的征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一次要编的书,则是让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在编书和建网站的过程中,李老动用了人脉资源,发动了许多的老部下,而老局长的亲力亲为也让他们甘心情愿。
爱与责任让他难舍孩子
李老舍不得离开孩子,并不是简单的职业使然,而是出于内心的爱。
李老想让孩子们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小时候,因为家贫他连鞋都穿不起,吃的菜是他从市场上捡回来的,烧饭的燃料是他从路上拾回来的干树叶和从煤灰里刨来的没烧透的渣。从捧上书本的那一天起,他就迷上了看书。小学没上完,四大文学名著已经读完了,他又开始跑学校的图书馆。如今这么好的条件,孩子们要是不爱看书,李老觉得是他的失职。
李老舍不得离开孩子,更是出于对现实的担忧。在他撰写的《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的论文中,处处可见李老的忧思。文章认为,价值观的演变、网络的兴起、毒品泛滥、校园暴力、追星热潮等众多社会复杂因素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很大影响甚至毒害,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年轻时的李忠俊就经历过一场“风雨洗礼”。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李忠俊作为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到牛田洋军垦农场锻炼。春耕时,他拽过绳子拉动铁犁深翻土地;秋收时,他来回搬运着100多斤的谷包;寒冬腊月修堤坝时,站在海水里用手掏淤泥,泥中的贝壳经常把手划破。1969年7月28日,12级特大台风正面袭击牛田洋,470名官兵和83名大学生在与台风的抗击中献出了生命。凭着对地形的熟悉,李老带着十多个同学幸运地死里逃生。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人定胜天”的说法有了新的认识,但在李老心里,牛田洋的经历永远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李老说,有了牛田洋的经历,这辈子再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担忧变成了责任,他迫切地想把自己的认识教给孩子们。
用热忱叩开心灵
不过,李老却不愿向孩子多讲自己的人生经历?!跋衷诘暮⒆硬荒茏呶颐堑睦下妨?,时代不同了?!彼不蹲宰贪咐匆己⒆用恰陡卸魇侵谢褡宓拇趁赖隆?、《人生贵在立志》。
李老的课从不说教,注重从孩子的接受角度出发,选取的事例都是孩子们身边发生的或者有兴趣了解的?!吧砀咧挥幸幻琢娜四艽蚪危拢谅??能,博金斯就做到了。”李老用生动鲜活的例子把“立志”的观念种在了孩子心田。其实李老兴趣广泛,年轻时爱打篮球,至今也在追看NBA,不过只能忙里偷闲满足一下了。李老如今名声在外,就连南头街道办都慕名而来,请他去给辖区的外来青工讲课。
李老讲话不仅孩子们爱听,连家长也服气。有一次,一位家长因孩子的学习问题投诉学校,认为是学校没尽到责任。但孩子的问题其实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那位父亲,只信奉打骂教育。学校与这位父亲沟通不成功,只好请李老出面,李老花了三天时间解决问题。第一天,李老和孩子聊,知道了他的种种真实苦恼;第二天,李老又和孩子的母亲聊,给她带去了一本《花季的倾诉》;第三天,他找到那位父亲。这位固执的父亲开始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在李老的耐心说服下,最终心悦诚服地表示感谢。现在,孩子已经远赴加拿大留学。这位家长可能不知道,李老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可是知行合一,他的家是“深圳市五好家庭”,两个孩子都事业有成。
李忠俊老人自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这一生,但他并不打算把晚年生活当作赛场上胜局已定后的垃圾时间,他仍在为下一代忙碌,仍在争取让它们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对他来说:鬓已霜,又何妨,献完青春,再献白头。(记者 胡 蓉)
编辑: 关爱网实习生
相关新闻
- 一、黄伟:老英雄全心全意帮助失足青年(17 17:47:44)
- 二、黄金怀:在教育的土地上无私耕耘(17 17:45:45)
- 三、蒋敏:社区孩子们的"好婆婆"(17 17:42:55)
- 四、彭庆元:六旬老人托起朝阳育新人(17 17:40:45)
- 五、麦冠英:失足青年的精神"领路人"(17 17: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