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爱心人士捐建 重庆两所“妈妈食堂”开伙
2011-03-07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妈妈食堂情系山区孩子
重庆开县人口160万左右,有50多万人在外打工,其中近20万人在广东打工。赵家镇周都村学校及大进镇关坪村学校共有500多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200多人。部分住得较远的学生,需要步行3个多小时才能到校。由于经济落后,两所学校都没有像样的食堂,孩子们每天只能在临时搭建的食堂里蒸饭就着咸菜充饥,很多孩子根本就吃不饱。
陈美华是周都村五年级二班的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剩下她和妈妈在家相依为命。由于离家较远,住读的她每个周末都要自己从家里拿2.5公斤米和一大罐咸菜来学校,作为一个星期的口粮。
和美华一样,所有的住读学生每周都要把装了米和菜的饭盒集中交到学校临时“食堂”,几百个饭盒一起装进一个大蒸笼里。到了吃饭的时候,孩子们排好队从老师手里领过蒸熟了的饭菜,吃完饭,再把饭盒洗干净,又开始准备下一顿的口粮。
因为没有正规的食堂,孩子们领了饭只能在宿舍或是室外的坝子里吃饭。去年本报记者来到这里时,学校破烂的操场里、宿舍里、坝子里都站满了端着饭盒的学生,几个男孩子排成一排,把路边石砌的护栏当成了他们的“饭桌”,饭盒里稀稀拉拉的咸菜、几颗花生米,更多孩子的饭盒里有的只是白米饭,没有任何菜,可孩子们却仍吃得津津有味。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家庭贫困,住读生里一天三顿只能吃白米饭的学生并不少,尽管学校每天都会补助一个鸡蛋当早饭,但也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成长所需的营养。
深圳的发展离不开重庆乃至全国各地建设者的大力支持。深圳报业集团社长、市关爱办主任、妈妈食堂基金会副理事长黄扬略非常重视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去年9月,他专门安排基金会人员到重庆调研。恶劣的自然环境、贫困的生活以及孩子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考察人员。经过调研,深圳市妈妈食堂关爱基金会决定出资20万元,在此捐建两所“妈妈食堂”,同时为困难孩子补贴生活费。
“妈妈食堂”建成,两所学校的500多名孩子正式告别“有饭无菜”历史,而且每天再也不会为做饭、吃饭发愁了。
深圳市妈妈食堂关爱基金会由深圳市关爱办、《深圳商报》、深圳市迅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是一家旨在为中国青少年“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助力平等发展未来”的非公募基金会,目前已经在甘肃、重庆建起4所“妈妈食堂”,而西藏和山西的两所也正在建设中。
编辑:郑创彬
相关新闻
- 30位获奖者事迹简介(19 11:39:47)
- “感动你的白衣天使”名单出炉(19 11:35:00)
- 2012“职场超越” 高峰论坛(11 13:39:25)
- 有幸福感的员工更富创造力(11 10:59:44)
- 园丁工作坊带来“心”关爱(11 10: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