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2009-08-17 16:28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社会服务体系仍需丰富
徐永祥谈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社会结构的分化,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面对各种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高危的问题人群,建构和谐社会除了需要“政社分开”的分工合作体制保证以外,还需丰富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相支撑。
首先,社会工作是非营利服务和专业性社会服务的建构者。非营利和专业性是社会工作的两大特征。社会工作所讲的服务本质上是第三部门性质的,属于非营利的、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社会服务。它不仅要求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坚定“助人自助”和“同情心”、“平等接纳”等价值理念与职业伦理,还要求工作者掌握一系列专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提供的社会服务质量要远远高于其他的社会服务机构。
其次,社会工作是社会服务的开拓者和组织者。从服务的结构上看,社会工作的服务包括社会康复、社会辅导性的服务和社会支持性的服务等两个大类。服务的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服务的载体既包括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也包括社会工作者介入的机构和场所。在发达国家及地区,社会工作机构不仅自己开展和开拓这些社会服务,而且还组织大量的志愿者开展各类服务项目。
再次,社会工作是社会服务人性化、科学化的促进者。引入社会工作,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必将改变社会服务粗放式和经验主义的格局,为社会服务注入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内涵。
第四,社会工作是提高社会服务事业声望的重要保障。引入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社会服务职业必将逐步成为受人尊重的热门职业(如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状况那样),社会服务的职业声望和人才供应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第五,社会工作是跨越社区服务“单位化”陷阱的重要推动者。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社区服务,基本上是体制内的、由街道主导一切的服务。引入体制外的社会工作机构,必将跨越社区单位化的陷阱,既能拓展社区服务的项目,又可以切实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也只有通过社区服务的改善及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才有望真正地形成。
编辑: 王丹丹
相关新闻
- 我市3名贫困优等生圆美国求学梦(13 16:25:45)
- 市红十字会为受台风灾害的台湾同胞募款(13 16:23:28)
- 援非志愿者心系志愿工作(13 16:21:26)
- 深圳义工开展志愿服务(13 16:20:19)
- 深圳志愿者将赴非洲多哥(13 16: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