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李玉霞:传颂民族美德的好奶奶
2009-08-04 09:09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几天前,李玉霞接到了从湖南常德打来的长途电话。一个叫明明的孩子在电话那头说:“奶奶,我很想念你,想念深圳。不论我在什么地方,我一定记住您的教诲,好好读书,不让您和妈妈操心。”
李玉霞是宝安区新安街道关工委委员。这个热情称呼她为“奶奶”的孩子叫明明,并不是李玉霞的亲孙子,而是她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接触到的普通来深建设者的孩子。
楼道里的男孩
明明年幼时,父母离异。母亲为了养家糊口,带着明明从湖南来到深圳打工。工作和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一个女人的肩膀上,明明的妈妈不仅没有多少时间教育儿子,而且常常因情绪不好,在儿子调皮捣蛋的时候,对他又打又骂。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已经读小学5年级的明明产生了厌学、厌家的情绪。
“好几次,我看到天色已晚,明明却久久坐在小区的楼梯上怎么劝也不愿意回家?;褂泻眉复?,明明的妈妈开家长会回来,怒气冲冲地向我抱怨,因为儿子逃学和不做作业,连累她也被老师‘训’了?!崩钣裣蓟匾渌?,“这些状况,让我对这个艰难生存的家庭心生怜悯,希望能更多地帮他们母子一把?!?/p>
从那以后,李玉霞的家门向这个瘦弱的小男孩敞开了。明明怯生生地走进李玉霞的家。这个陌生却慈爱的奶奶,不仅在他的妈妈需要加班的时候,给他端上热腾腾的可口饭菜,饭后还坐在他的身旁用温柔的眼神看他做作业。为了让明明体验成长的乐趣,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李玉霞还抓住自己在新安街道海裕社区负责组织文体活动的各种机会,带明明一起参加各类绘画、作文比赛,以及郊游活动。
李玉霞的关爱体现在明明身上,不仅是这个瘦弱的小男孩个头长高了,脸色红润了,而且学习成绩也从不及格跃升到班级的中上水平。明明今年暑假回到湖南常德准备升读初中。他在长途电话里悄悄对李玉霞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体验过别的同学所拥有的家的温暖,直到他有了一位真心真意关心他的“李奶奶”。
像明明这样,从“李奶奶”身上感受到关爱的孩子还有好些人。李玉霞的家不算富裕,她跟随儿子来到深圳后一直在宝安区租房居住。但那个小小的两房一厅,常常因为充满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而成为海裕社区最温暖的小屋。而每当孩子们说,出门是到“李奶奶”家里去写作业、补课,家长们也会特别放心。
李玉霞出生在一个部队干部家庭,毕业后到农村插过队,当过代课老师,后来回城也是在三尺讲台上一直干到退休。她吃过苦,有责任心,也有教育青少年的经验和爱心。对海裕社区的很多家长,尤其是那些整日为生计奔波的流动人口家庭来说,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奶奶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编辑: 关爱网实习生
相关新闻
- 一、黄伟:老英雄全心全意帮助失足青年(17 17:47:44)
- 二、黄金怀:在教育的土地上无私耕耘(17 17:45:45)
- 三、蒋敏:社区孩子们的"好婆婆"(17 17:42:55)
- 四、彭庆元:六旬老人托起朝阳育新人(17 17:40:45)
- 五、麦冠英:失足青年的精神"领路人"(17 17: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