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率先构建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
2009-07-23 10:45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本网讯) 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工作站整合、部分群体率先实现普惠福利、深圳行业协会商会可异地办会等,一项项创新改革探索将让深圳人的生活更加美好。7月20日,民政部和深圳市政府签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内容以改善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为主线,充分发挥深圳先发优势、区位优势和特区立法优势,发挥深圳 “试验田”功能,以社区体制、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慈善等重点领域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体制创新、制度设计和重大举措的先行先试。昨日,市民政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协议内容,向深圳市民“展示”一个“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美好未来。
街道办与社区工作站整合
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昨日透露,此次部市合作协议中关于“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精简行政层级改革试点,将率先在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功能区进行。市民政局将与市编办共同牵头,年底完成关于创新我市基层管理体制问题调研。这一举措推出以后,街道办与社区工作站整合后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将会大大缩短管理链条,推进扁平化管理。
该项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将社区资源整合起来,探索建立一个跨部门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从而完善社区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服务机制。刘润华强调,在构建这一平台时,将尽量淡化部门的概念。也就是说,各个部门,首先是民政部门,在将工作延伸到社区时,不再各自为战,而是将资源和任务同时下达到社区,交由社区某一个同一的主体去运作和完成。另外,改革还提到要探索建立推进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相互配合与支持的体制机制。这就意味着在职能定位相同相近、范围一致和选举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居委会和业委会将不断加快相互之间的融合。
公共福利逐步实现均等化
我们的生活距离“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还有多远?昨日,在谈到这个和市民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时,刘润华表示,根据《协议》,深圳将在全国率先构建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包括:在同等条件的群众,不分彼此,都能够得到公平的社会福利,体现的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精神;福利对象将由小部分特定对象逐步向更大的群体,乃至全体市民拓展,让更多群众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今年内将形成基本框架,包括基本制度设置、扩容的群体以及提供的福利内容等。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主要是“补缺型社会福利”,在福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存在两个问题:只能主要解决最贫困人群福利的要求,基本生存条件的满足,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范围很??;提供仅仅是示范性公共福利服务。根据《协议》,深圳将随着经济的发展,根据经济的承受能力,把服务的人群有计划、有序地扩充。刘润华以老年人以及残疾人为例谈道,过去老年人仅在居家养老领域享受资助,今后将扩充到养老机构也给予补助,最终实现养老服务一体化补贴。对于残疾人服务也将比对养老服务,在制定补助的条件和标准之后,只要符合条件即可获得补助。
编辑: 关爱网实习生
相关新闻
- 童心公益演唱会深圳献爱心(22 14:54:22)
- 轻度痴呆老人散步走失(22 14:50:27)
- 讲座"如何成就孩子的未来"26日少儿图书馆开讲(22 13:40:19)
- 公益讲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预防"25日开讲(22 13:39:14)
- 公安部拟放宽残疾人申请驾照身体条件(22 1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