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 “深圳是我家”慰藉思乡打工族
2009-05-04 15:2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字号:大 中 小】
晶报记者 霍敏/文、蓝军/图
“深圳是我家”活动现场总是座无虚席。(资料图片)
□亲历者说
“流过多少泪,跌倒没趴下,漂泊的种子已发芽,特区把根扎……”当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人们总能想起“深圳是我家”,想起这个活动,以及应活动而生的歌曲。伴随着音乐声,这个活动从1994年至今,已经整整温暖了大家15年。谈起最初节目的创办,主要参与者之一、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单协和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为回家的孩子留把钥匙”
1993年,“大家乐”舞台很旺,很受市民和打工者喜欢,当时单协和就在这里负责工作。那年春节,“大家乐”舞台休息,但周边的很多打工者并不知道,没能回家的他们还是来到“大家乐”,围着栏杆眼睛干巴巴望向空旷冷清的舞台。这一幕正好被单协和看到,他深深被触动了,“他们就像一帮回到家发现没带钥匙的孩子?!钡バ陀纱嗣确⒘舜窗臁吧钲谑俏壹摇苯谀康墓瓜?。当时恰逢中央号召“60%民工就地过春节”的号召,报告打给市里后,很快就批下来了。
1994年开始举办第一届活动,从阴历十二月二十三一直到过完元宵节才结束,让不能回家过年的打工者每个节日都热热闹闹。单协和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歌,名字就叫“深圳是我家”。
现场打工者们热泪盈眶
节目内容也很丰富,“深圳是我家”以原有“大家乐”舞台为基础,以文艺表演为主,并结合主题,推出了一些贴心的节目,如“一封家书”征文比赛,让不能回家过年的游子们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对亲人和“家”的思念。开幕式上他们选取了几封来信整合成一首诗朗诵,当“一封家书”的音乐声响起,一句句对家的思念从朗诵者口中缓缓流出的时候,现场的打工者们无不热泪盈眶。
从此每年都举行的“深圳是我家”深受喜爱。在一届活动中,一个打工者激动地跑到舞台上,冲着工作人员就是一跪,一直感动地说,“感谢你们‘深圳是我家’”,这个场面让工作人员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活动可谓“关爱行动”前身
活动从创办至今一直都受到市领导的关注。单协和说,几乎每届活动市五套班子主要领导都会到场给他们鼓励和支持,“甚至可以说,‘深圳是我家’就是深圳‘关爱行动’的前身?!?/p>
活动也受到媒体高度关注,《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等均以醒目版面报道,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深圳电视台也以黄金时间报道,其中1994年年三十的《新闻联播》、年初一的《焦点访谈》都专门报道了“深圳是我家”,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普遍关注证明了这个活动深入人心。
珍惜青春,承担责任,施展才华,奉献真我,人生将无怨无悔!”——单协和
□当年报道
温馨永驻“大家乐”
也许,每一位来深的打工者,从寻梦的第一天开始,就学会了默默咀嚼思乡的苦楚。无根飘零的感觉使他们在眷恋故乡的同时,也增加着另一种渴望:在这方热土上寻找自己的家园。而他们也的确找到了这个家园,由深圳团市委主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第二届“深圳是我家”系列活动。
尽管天气寒冷,但仍有1000多名青工下午早早来到“大家乐”,来自天南海北的打工者们划区而坐,一碗饺子、一份自助餐、一杯啤酒,简单的“年夜饭”吃起来却有种别样的温馨,素不相识的老乡以乡音叙乡情,大伙儿就像是一家人……这样的过年情景,在全国恐怕也是难得一见。当市五套班子的领导赶来拜年时,青工们纷纷拥过去举杯向市领导祝贺新年。晚上,青工们又聚在一块通过巨大的投影电视看春节晚会,在新春钟声敲响时齐声欢呼,欢庆新年的到来,现场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ㄔ赜?996年3月14日《深圳特区报》)
编辑: 王丹丹
相关新闻
- 深圳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揭牌(04 10:29:16)
- 布吉劳务工收到爱心健康服务卡(29 16:33:46)
- "最具爱心家庭"收获社会关爱(29 16:27:38)
- "春暖5·12"回访地震灾区关爱行(博客更新中)(14 17:46:53)
- 春暖5.12 :好好活着去实现梦想(27 15: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