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园,从废墟中拔地而起
援建人员忙碌的身影。
深圳“温暖大使”给当地村民送年夜饭。
温暖故事
“我要考上大学回报深圳好人”
本报特派甘肃记者唐光明文县报道 记者奔走在文县灾区的山山水水之间时,经常被“感恩”包围着。
?。丛拢保度?,见到孟繁勇是在文县第二中学。这天,他刚做了一个决定——考上清华大学。他说,报考清华大学不仅是自己的理想,也是为了报答深圳好人,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玉垒乡筏子村中学学生孟繁勇的父亲在地震中去世,母亲病倒,家里房屋成了危房。一家人只得在帐篷内度日。2008年6月初,学校已经复课10天了,孟繁勇依然没有回到校园。尽管学校已经三次来督促他和弟弟去上学,但是因为地震损失,家里一贫如洗,母亲生病待治。孟繁勇不得不面对现实挑起了家庭的重担。6月9日下午,跟随村里大人们到筏子村河边领取赈灾粮食时,他遇见了记者。孟繁勇说,没了爸爸,他应该挑起家庭的重担,让妈妈少受一些苦,虽然他更想去上学。村民说,孟繁勇是家中老大,他还有一个弟弟,是碧口二中初三年级的优秀学生。父亲遇难后,他们家无法承担上学的费用,只好辍学在家。
第二天,记者采写的《我真的想读书》见报,引起深圳各界关注,爱心人士纷纷联系记者,表示愿意资助孟家兄弟重回校园。市民段女士说,她和同事看到报道后很感动,几个人愿意资助孟繁勇兄弟就学。第三天,孟繁勇兄弟便收到了段女士与同事们的3000元汇款。第五天,孟繁勇兄弟回到了校园。如今,孟繁勇收到的学费资助款已是5000元/学期。他说:“和很多失去家园与亲人的人相比,我是幸运的,因为有深圳的好心人关爱?!?/p>
在陇南灾区采访时,有这样一句话记者听到了很多次:“深圳人的关爱改变了山区老师、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与观念,温暖受灾乡亲的心灵?!?/p>
“如果不是为了我们,你们怎么会挨冻”
回顾2008年12月28日在零下3℃的雪天给康县王坝乡李家庄村村民做义诊时的场景,深圳医疗队副队长、深圳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学云至今不能忘怀。那一天,70岁的刘大妈抓住李学云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不断念叨“深圳人真好,真有爱心,不仅帮助我们建房子,还来到我们村子给乡亲们治病。”看到飞雪飘落在医疗队员身上,她心疼地说:“如果不是为了我们,你们怎么会挨这样的冻。”
武都区石门乡和坪牙藏族乡、文县尖山乡、康县王坝乡、舟曲县峰迭乡、曲告纳乡等地的乡亲和刘大妈一样,一方面心疼医疗队员大冬天受冻,一方面又为他们的义诊行为感动。深圳医疗队还利用周末翻山越岭走乡串户为灾区乡亲义诊,免费送医送药上门,目前已为当地老百姓义诊上千人次、送药近万人份。
?。玻埃埃改辏保痹轮醒桑保懊钲谧易槌梢搅贫永吹铰つ?,在陇南市医院、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机构挂职服务。他们的到来,使当地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填补了陇南市医疗界的多个空白,如“以一个典型病例,规范一个疾病的诊疗流程”的管理方法,第一台胆道手术(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术),第一台小儿疝修补术。
编辑:王丹丹
相关新闻
- 第十届深圳关爱行动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爱心项目(20 09:54:36)
- 创新支教模式为海内外爱心人士搭建平台(30 14:10:24)
- 九年关爱行动打下慈展会牢固基石(13 15:58:06)
- 搭建永不落幕的“慈展会”(13 11:26:03)
- 踏着爱心节拍 健行深圳湾畔(10 1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