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内容管理|投诉        

新家园,从废墟中拔地而起

2009-04-21  来源:深圳晚报  【字号:  

“深圳人给我们修好新居了?!?/p>

???4月16日,在回访甘肃文县灾区的路上,不断涌向记者脑海的,是地震过后的场景:道路被滑坡堵塞,巨大的石头或横卧路面或压在车上、房顶;村庄内断壁残垣,废墟连片;城市、山川失去了颜色,失去家园的人们在哭泣、呼唤、寻找……记者心里不由得忐忑:灾区现在还好吗?那山,那水,那里的人们现在如何?

  当记者走进灾区,突然想起了“人定胜天”这个词。那些曾经的废墟,现在不仅生机盎然,更有着热火朝天的重建场景。新的家园在废墟里拔地而起。

  家园重建热火朝天

  车还没有到文县铁楼乡下墩上社,老远就看见山梁上一排排帐篷,紧依着还没有完工的新房。一辆辆农用车、建筑工程车在山梁上穿梭,一派火热的重建场景。

  当地教学点老师李路生回忆:地震时,房屋都在颤抖,人根本没办法迈开步子跑,脚像被吸在地上一样。房子和院墙开始倒塌,扬起的灰尘笼罩了院子,无数土块、石块在脚下滚动。3分钟左右整个村庄就变成了废墟,山梁上随处可见断壁残垣和哭泣的人们。

  “那时候,是眼泪浸泡眼睛,现在是笑容写满了脸容。”68岁的乡村医生李文贵说,地震之后,重建很快开始,帐篷在山梁搭建起来,援救物资、食品运送到了村里。春节过后,重建火热开展。

  据了解,下墩上社共有103户,其中28户人家的房屋原址重建,目前已建好地基;28户人家在山脚下的一片平地上异地重建房屋,其他村民则安排到新疆重建家园了。在文县、康县、武都以及舟曲县,随处可以看见火热的重建场景,村民们或忙着搬运建材,或忙着拌沙泥石。

  村民告诉记者,对于新建家园,政府会按照家庭人数补贴现金,提供免息贷款。这两项款项基本到位,修建房屋虽然还有一些缺口,但是自己想想办法很快就会住进新居了。

  

?? 重建家园热火朝天。

  新居在望。

???板房学校再现深圳速度

  在灾区穿梭,移动板房学校是看见最多的了。这些移动板房都是深圳援建人员用血汗堆积的。

  “那几天是最紧张、最艰苦的几天!”回想起去年抢建学校移动板房的场景,中铁一局深圳援建项目常务副总指挥、50多岁的胡殿居依然感叹不已。虽然经历过许多艰苦的阵仗,当年在新疆荒漠施工时一阵狂风把帐篷、被子连安全帽卷出几百米远也没叫过苦,但回忆起赶建板房的几天,他感叹那真是罕见的艰难!

  由于地震影响,陇南地区2008年高考推迟到7月3日进行,但是许多地方的高考教室仍然没有落实。6月22日,深圳援建队伍接到一项紧迫任务:为陇南西和、徽县、两当三县紧急搭建200间高考教室。接到任务后,深圳援建队伍不分雨天晴天24小时不间断地勘察、设计、施工。在雨天施工中,山腰上一辆农用车因路滑翻车,车上的货物砸下来,险些砸中胡殿居。危险虽擦肩而过,但路阻断了,胡殿居带着施工人员硬是用人力将板材背上了山间工地!

 ?。柑欤敢沟姆苷?,7月1日下午,高考前两天,200间共1.24万平方米的高考活动板房全部建成。三县灾区的5441名考生在赶建的200间板房教室里顺利完成了高考。一位考生说:“深圳援建的板房教室漂亮舒适,通风、隔热条件都好,坐在里面考试心中一点不慌。”

 ?。冈拢保比眨》亢统窍缃ㄉ璨?、甘肃省决定请深圳于9月中旬前在文县、康县建成5000套活动板房。深圳建设者经过详细勘探,确定了314个建设点。这些建设点分布在近7800平方公里的山区,来自深圳的3700多名建设者翻山越岭昼夜施工。“8·5”强余震导致212国道上的桥梁垮塌,建材需绕道数百公里才能进入文县、康县,而活动板房建设点大部分位于山顶、半山腰或河谷,交通运输非常困难,大型施工辆无法进入,约60%的建筑材料要经过拖拉机、小四轮车多次倒运,还有一部分材料要靠马驮人抬、肩挑背扛。深圳建设者们顶着酷暑烈日艰苦奋战。

 ?。冈拢常叭?,深圳对口支援工作前方指挥部将5612套活动板房交付陇南市,比规定时间提前了16天?!吧钲谒俣取贝丛炝寺つ掀婕?!

  “一辈子不会忘记深圳人”

 ?。丛拢保度?,记者驾车从武都区出发向文县,途经尖山乡时,只见一片新居在树荫中矗立,“深圳援建”4个大字分外耀眼。桥头乡吕家坝村村民吕青杰正徘徊在这火红的大字下。

  吕青杰告诉记者,这是深圳援建的整村重建项目,叫做“宋坝新村”,也是深圳最早援建好的新民居。他听说这是目前陇南最好的民居,规划合理,设计完善,建筑质量过硬,于是特意抽空步行十几公里来参观,“你看,还有健身器呢!”吕青杰说,看见宋坝村村民住在深圳援建的村庄里,很羡慕。

  宋坝新村是所有援建项目中最早完工交付使用的项目,也是最早住进村民的村庄。地震时,宋坝村整村成为废墟,损失严重。被确定为深圳援建项目之后,按照1.5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规划了66套砖混结构安居房、2套砖混结构“五保家园”、2栋框架结构公用建筑。其中,按照安居房的设计标准,可以抗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使用年限为50年。深圳援建人员日夜加班施工,乡亲们不仅提前搬进了新居,还在新居中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宋坝新村村民孟小平对记者说出村民的心声:“没有深圳援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新生活。陇南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深圳人?!?/p>

  宋坝新村村民的说法得到了很多陇南人的认同?!埃怠ぃ保病钡卣鹗狈课萑徽鸬沟奈南爻枪卣蛟耐反迩逅荷绱迕褚脖泶锪巳绱说母屑?。住进新修的房子后,清水坪社70岁的村民杨银林乐得嘴都合不拢了,他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进这样的砖房,更没有想到深圳援建队伍能在短短的100来天就将109栋房子修好。他说,这是深圳人用爱心创造的奇迹,是送给村民的春节“礼物”,感谢深圳人!

  村民杨宝平说,他住的帐篷正对着新村建设工地,每天看着新村建设就兴奋:工地过两小时就变一个模样,新房子一天一栋拔地而起。他说,一句“谢谢”根本不能表达村民的谢意,大家只能在心里铭记深圳人和深圳援建队伍的深情厚谊。

  援建人员忙碌的身影。

  深圳“温暖大使”给当地村民送年夜饭。

   温暖故事

  “我要考上大学回报深圳好人”

  本报特派甘肃记者唐光明文县报道 记者奔走在文县灾区的山山水水之间时,经常被“感恩”包围着。

  4月16日,见到孟繁勇是在文县第二中学。这天,他刚做了一个决定——考上清华大学。他说,报考清华大学不仅是自己的理想,也是为了报答深圳好人,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玉垒乡筏子村中学学生孟繁勇的父亲在地震中去世,母亲病倒,家里房屋成了危房。一家人只得在帐篷内度日。2008年6月初,学校已经复课10天了,孟繁勇依然没有回到校园。尽管学校已经三次来督促他和弟弟去上学,但是因为地震损失,家里一贫如洗,母亲生病待治。孟繁勇不得不面对现实挑起了家庭的重担。6月9日下午,跟随村里大人们到筏子村河边领取赈灾粮食时,他遇见了记者。孟繁勇说,没了爸爸,他应该挑起家庭的重担,让妈妈少受一些苦,虽然他更想去上学。村民说,孟繁勇是家中老大,他还有一个弟弟,是碧口二中初三年级的优秀学生。父亲遇难后,他们家无法承担上学的费用,只好辍学在家。

  第二天,记者采写的《我真的想读书》见报,引起深圳各界关注,爱心人士纷纷联系记者,表示愿意资助孟家兄弟重回校园。市民段女士说,她和同事看到报道后很感动,几个人愿意资助孟繁勇兄弟就学。第三天,孟繁勇兄弟便收到了段女士与同事们的3000元汇款。第五天,孟繁勇兄弟回到了校园。如今,孟繁勇收到的学费资助款已是5000元/学期。他说:“和很多失去家园与亲人的人相比,我是幸运的,因为有深圳的好心人关爱?!?/p>

  在陇南灾区采访时,有这样一句话记者听到了很多次:“深圳人的关爱改变了山区老师、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与观念,温暖受灾乡亲的心灵?!?/p>

  “如果不是为了我们,你们怎么会挨冻”

  回顾2008年12月28日在零下3℃的雪天给康县王坝乡李家庄村村民做义诊时的场景,深圳医疗队副队长、深圳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学云至今不能忘怀。那一天,70岁的刘大妈抓住李学云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不断念叨“深圳人真好,真有爱心,不仅帮助我们建房子,还来到我们村子给乡亲们治病?!笨吹椒裳┢湓谝搅贫釉鄙砩?,她心疼地说:“如果不是为了我们,你们怎么会挨这样的冻?!?/p>

  武都区石门乡和坪牙藏族乡、文县尖山乡、康县王坝乡、舟曲县峰迭乡、曲告纳乡等地的乡亲和刘大妈一样,一方面心疼医疗队员大冬天受冻,一方面又为他们的义诊行为感动。深圳医疗队还利用周末翻山越岭走乡串户为灾区乡亲义诊,免费送医送药上门,目前已为当地老百姓义诊上千人次、送药近万人份。

 ?。玻埃埃改辏保痹轮醒桑保懊钲谧易槌梢搅贫永吹铰つ?,在陇南市医院、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机构挂职服务。他们的到来,使当地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填补了陇南市医疗界的多个空白,如“以一个典型病例,规范一个疾病的诊疗流程”的管理方法,第一台胆道手术(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术),第一台小儿疝修补术。

  灾区贫困学生穿上深圳人捐赠的新衣。

  支教老师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山村中小学里,还有更多让人温暖的故事。

  为了解决陇南贫困地区教师紧缺问题,深圳中航集团赞助200万元,深圳慈善会、许凌峰募师支教联盟发起组织“募师支教行动”,向全国招募了58名老师,去年8月派往陇南受灾严重地区的中小学任教。

  支教老师们所在的教学点都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偏远村寨,有些学校在海拔2000米的大山之巅,有些在狭窄闭塞的山沟深处,水、电、通讯均十分不便,但是他们依然把教学办得有声有色。他们办起了??又?、校园广播站、校园文化长廊、学生图书室等,这里不仅有老师们的心血,也给孩子和家长们带来了欢乐与温暖。

  朱晓(化名)是一名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深圳支教老师的帮助下,他是心理障碍逐渐化解。他给记者写信说,深圳支教老师为学校解决了缺老师的困难,他们无私奉献,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他们将成为激励我学习的动力。

编辑: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