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最具爱心人物”候选人
2009-03-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大 中 小】
53岁的廖燕萍4年前第一次做义工。如今,她累计义工服务3100多小时,被评为“五星级义工”
义工生活延展人生价值
廖燕萍(右二)和义工们在一起。
2005年,已经49岁的廖燕萍第一次做义工。帮助他人的快乐,让这个家庭主妇体会到了人生的新价值。从此,做义工就成了她的新“工作”。
如今,参加义工服务3年多以来,廖燕萍已经累计义工服务3100多小时,被评为“五星级义工”。她说:“做义工,不仅帮助了别人,自己也有很多收获。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义工的工作中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p>
下岗后她一直是家庭主妇
廖燕萍生于1956年。她的老家在广东梅县。1988年,她来到深圳和丈夫团聚,随后一直在罗湖一家企业做服务员,直到1996年下岗。下岗后,廖燕萍选择了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生活。虽然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成人、上班立业,廖燕萍也一直想出门做点什么,但一直没有什么机会。2005年,廖燕萍在梅林一村附近锻炼身体时,认识了在义工联“老人组”当小组长的曾菊香。曾菊香介绍廖燕萍来做义工:“当义工好啊,利用自己的时间为别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那种快乐是不能用言语说出来的。”
第二天正好是周末,上午9点多,廖燕萍跟着曾菊香来到了梅林老人院。十来位义工刚刚走进大门口,不少老人就迎了上来。老人们看到义工的到来很高兴,拉起义工们的手。义工们则给老人们剪手指甲、脚趾甲,剪头发、梳头发,陪老人谈心聊天,廖燕萍也忙得不亦乐乎。
临走时,有一个叶姓的客家老人,还拿出一个红鸡蛋,对廖燕萍说:“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这个鸡蛋给你吃,你可要常来看我们啊?!?/p>
帮助脑瘫患儿恢复健康
老人院之行,让廖燕萍感到了做义工的光荣和快乐。很快,廖燕萍正式注册为义工。除了“老人组”,廖燕萍还先后参加了“快乐成长组”、“手工组”和“秘书后勤组”的工作。3年多来,市福利中心、环保节、高交会、科博会、文博会、残疾人运动会等等场合,都可以看到她活跃的身影。她把“义工”作为了自己的“工作”,累计服务3100小时,先后荣获“高交会优秀义工”、“五星级义工”等荣誉称号。
在众多义工服务中,廖燕萍投入心血最多的是“快乐成长组”。廖燕萍负责的康复小组,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为脑瘫患儿服务。脑瘫也叫脑性瘫痪或脑性麻痹,是婴儿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一个月内,脑组织在发育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从而造成出生后姿势异常、运动障碍,有的孩子还伴有神经发育迟滞等障碍。
在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情况各有不同,有的智力发育迟缓,有的肢体不灵活,有的只是不会走路,但思维非常清楚。廖燕萍的工作就是帮助这些孩子进行康复治疗??蹈囱盗凡偎淙挥苫镜墓悴ヌ宀俣髯槌桑捎谀蕴倍迤毡榉⒂斐?,简单的体操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怕痛的孩子哭闹不停,这个时候廖燕萍就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对于许多脑瘫患儿来说,这些“穿红马甲”的阿姨在身边,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有一个叫做佳佳(化名)的小姑娘,今年只有4岁,从一出生就被发现患有脑瘫。佳佳不会说话,但只要看到廖燕萍,佳佳都会用小手召唤她,并且努力地微笑。佳佳很漂亮、很可爱,但只能勉强坐在地上或爬行。为了帮助佳佳尽可能地恢复身体功能,廖燕萍倾注了很多精力。她一点点地帮助她做康复操,用语言和眼神和她交流……经过几年的康复治疗和恢复训练,现在佳佳已经可以喊“爸爸”、“妈妈”了。
还有一个来自惠州的患儿明明(化名),在儿童医院治疗了几年。从只能躺在床上到学会走路,廖燕萍目睹了他的成长,直至他康复出院。每隔半年,明明的奶奶都会带着孙子来复查,每次见到廖燕萍都会拉着她的手说:“多亏了你们义工的帮忙,才让明明恢复得这么好!”
家长也给了她很多感动
脑瘫是一种先天疾病,有些孩子治疗了很久也没有进展,家长们有时急躁了,就会打骂孩子。廖燕萍知道,家长都是非常爱他们的,所以才会把孩子送到医院来治疗。这个时候廖燕萍总会耐心地安慰他们:只要有恒心,孩子们一定会恢复健康。
更多的时候,反而是家长们给了廖燕萍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服务的动力。来这里治疗的患儿中,有的是双胞胎,有的姊妹俩,有的孩子已经高过了母亲,可母亲还是每天推着轮椅带着孩子来做康复治疗……对于有一个脑瘫患儿的家庭来说,这不仅是沉重的精神负担,也是巨大的经济压力,很多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病,早已经债台高筑。但是,这些家长从未放弃,一直把孩子们当作希望、当作未来,为了他们付出了一切。
受到这些家长的感染,廖燕萍也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只要有机会、有能力,廖燕萍就会和同伴们捐出一些钱来,带着这些难得出门的特殊儿童接触大自然。动物园、世界之窗、莲花山,都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和童年的足迹。有的小朋友很高兴,问廖燕萍:“廖阿姨,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出来玩?。俊绷窝嗥妓担骸爸灰闾爸瘟?,等养好了身体,我们天天出来玩?!?/p>
在廖燕萍的带领下,她两个还在上学的侄子也加入义工的行列。甚至9岁的小侄女也想做义工帮助别人。按照义工联的规定,一定要满14周岁才能做义工,于是廖燕萍就带着侄女到儿童医院帮忙,让她从小体会到幸福的来之不易和帮助他人的重要。
廖燕萍说:“很多家长对患病孩子不离不弃,只要自己还有一点能力,就一定要帮助孩子治疗,这不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吗?做义工,不仅帮助了别人,自己也有很多收获,懂得了什么叫做担负责任,发现了人生的新价值。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义工的工作中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p>
?
编辑:王丹丹
相关新闻
- 第十届深圳关爱行动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爱心项目(20 09:54:36)
- 创新支教模式为海内外爱心人士搭建平台(30 14:10:24)
- 九年关爱行动打下慈展会牢固基石(13 15:58:06)
- 搭建永不落幕的“慈展会”(13 11:26:03)
- 踏着爱心节拍 健行深圳湾畔(10 1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