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这座城市幸福的底色
我享受到了社康中心的便利
■受访人:李抗胜,外地退休员工,来深定居近4年
感言:我已经把深圳当成自己的家了。深圳获奖,我感觉自己的脸上也贴了金。
体验:我是4年前从湖南老家来到深圳儿子家安享晚年的。我身体一直不太好,是医院的??停看稳ヒ皆憾晕依此刀际且患诽鄣氖露?。路远,人多,折腾下来要大半天。以前就听说深圳有好多社康中心,我就想什么时候我家附近有一家社康中心就好了。没想到,好事这么快就来了。去年,南山人民医院就在大冲建了一家社康中心,离我家不到200米。里面的药很全,价格比药店都便宜,看病不用挂号费,也不用排队,医生耐心又细心,可帮我解决大问题了。
?。ū颈钦?徐再杰)
治安环境好转 居民直接受益
■受访人:周立成,白花社区电子销售店私营主
感言:“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对这个城市的肯定,是对每位市民努力的认可。
体验:一个城市怎样才算“文明”,以我的理解,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只有这个城市社会治安好了,老百姓感到安全了,才能留得住人,才会创造出更多的文明成果。如今的深圳就是这样。以我所在的白花社区来说,近几年治安环境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白花社区没有正规的物业公司管理,派出所又离得比较远,居民自己组织的巡防力量形同虚设,盗抢案件时有发生。近几年,社区里建了警务室,房屋纳入围合式管理,警察每天带领保安员在社区里巡逻,一天要从我家门前经过好几次。如今,小偷小摸在社区几乎绝迹,黄赌毒现象也彻底清除,社会风气也有了明显好转。
期待:随着经济的发展、治安环境的持续向好,“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会越擦越亮!(本报记者 文海笑)
特区内外学校差距越来越小
■受访人:陈云柱 ,观澜二小校长
感言:我是深圳原居民,看着这座城市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升让人吃惊。我去过很多城市,可真正带给我幸福感的地方,还是非深圳莫属。
体验:说起深圳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的点滴变化,我体会最深的还是学校的变化。2007年8月15日,观澜二小打响了全市原村小改造动工建设的第一炮,成为第一个动工的修缮类项目。去年10月,学校修缮改造工作画上了句号,原先阴暗的教室开了两个明亮的大窗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玻璃墙被更换,用上了钢化玻璃;部分老化的电线也换了,消除了隐患。校功能室、电脑室、书法室、综合电教室、电子阅览室等进行了改造,办学条件极大改善。以前,到特区内的兄弟学校参观交流,我很羡慕他们的“硬件”,现在,特区内外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了。(本报记者傅欣彦)
这个城市不忘关心老人
■受访人:杨淑芬,原深圳某公司会计员
感言:在我眼中,深圳是最文明的城市,特别是对老人好,我平时出门总有人帮忙,有人让座,现在政府又请人上门到家里照顾我。一个尊老敬老的城市当然是文明城市。
体验:我没有子女,两年前老伴又去世了。原来担心老了会很寂寞、凄惨,可是政府却非常贴心地推出了居家养老服务,派专业人员上门为我做家务,陪我看病、聊天。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也觉得很幸福。(本报记者 王雅)
出门越来越方便
■受访人:周华,保姆
感言:从深圳晚报上看到深圳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消息,我打电话回山东老家自豪地告诉家人:我在文明城市打工呢!
体验:我来深圳做保姆已经满3年,要说最大的体会,我觉得就是出门越来越方便,特别是去年底开通了上梅林总站环线之后,上车1块钱,方便又便宜。我有个同乡姐妹在梅林路西边做保姆,要说两家离得并不远,有机会都愿意常常见一下,但走路一个来回也得一两个小时。现在好了,总站环线这一开,我们来往节省了不少时间,到了每个月的休息日,互相出门照个面,心情特别舒服。
期待:深圳的公交车很漂亮,等车的人如果都能自觉排队、不要拥挤就更好了;深圳的商场很漂亮,马路边如果有多点儿椅子供大家歇歇脚就更好了。(本报记者刘万专)
每个人都是文明风景线
■受访人:罗传玉,退休老人
感言:深圳有很多热心义工,亲切善良。来深圳生活两年多,我深刻感受到深圳人的文明程度高,人比景更美。
体验:去年8月的一天中午,我去中医院做推拿,在路上,我可能是中暑晕倒了。义工刘先生正好路过,他把我慢慢扶到路边,给我买来矿泉水,后来又出钱拦下一辆的士送我去医院。来深圳之前,我以为深圳经济发达,但人情味淡薄。但现在我改变了对深圳的这一“印象”,我深刻感受到深圳的热情和温暖。
期待:文明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希望更多的人以义工为榜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细节中践行文明,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深圳的文明风景线。(本报记者 周倩)
爱心串成“文明”两个字
■受访人:殷红,深圳某宾馆员工
感言:深圳获得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用爱心串起来的。
体验:我是一个单亲母亲,女儿几年前患上尿毒症,昂贵的医疗费使家庭陷入了贫困。但社会各界向我们伸出援手,我感到很温暖。每年过年过节,政府部门、街道办为我们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不少爱心人士热心相助,帮我们渡过难关。今年第六届关爱行动启动以来,市关爱办又送来了慰问金,深圳晚报还要给我们家送年夜饭,我真的非常感动。我们身边总有来自社会的关怀,总有人嘘寒问暖,一颗颗爱心凝聚成了深圳文明的风景线。(本报记者 周倩)
我终于圆了“住房梦”
■受访人:马晓清,公司职员
感言:深圳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年多,觉得它每天都在变化、进步。
体验:我和妻子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才4000多元,还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女儿,负担蛮重的。刚来深圳时,我的理想是有个稳定的工作,几年后这个愿望实现了。后来我想要是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就好了,但这些年商品房价格节节攀升,我以为这辈子只能租房住了,没想到去年有资格买经济适用房,那个高兴就甭提了。2009年的第一天,我搬进了桃源村,还是市长给我们发的钥匙呢!新房宽敞、明亮,还带装修,真好!站在阳台上能看到华侨城,景色非常棒。我觉得只要在深圳工作和生活就有希望和奔头。(本报记者丁荡新)
“金字招牌”里有我的汗水
■受访人:伍学彬,福田区机扫所环卫工人
感言:我在深圳干环卫这行十多年了,听到深圳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觉得特别开心,因为这个“金字招牌”里,也有我和我的姐妹们的汗水和功劳,我觉得自己的劳动还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体验:扫了10多年的地,每当有人提到“深圳特别干净”,或者在早晨的“大扫”后看着脚下的路整洁如新时,总感到很骄傲。尽管时不时会遇见一些乱扔果皮垃圾的路人,但近几年注意公共卫生、有公德心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特别是孩子,经常让我很感动。一些孩子很小,却知道要把水果皮、糖纸捏在手里,专门跑一段路去找垃圾箱。我还见过一些家长有意把碎纸屑什么的让孩子去扔,教孩子明白垃圾要丢进垃圾桶。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心里总是暖洋洋的,等这些孩子长大后,相信深圳一定会更加干净。
期待:市民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中最核心的东西,一个城市的文明称号说到底还要靠大家增强公民意识、提高自身修养来推动。只有正视差距,持之以恒,努力改进,我们的文明水平才能更上层楼。创建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编辑:王丹丹
相关新闻
- 第十届深圳关爱行动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爱心项目(20 09:54:36)
- 创新支教模式为海内外爱心人士搭建平台(30 14:10:24)
- 九年关爱行动打下慈展会牢固基石(13 15:58:06)
- 搭建永不落幕的“慈展会”(13 11:26:03)
- 踏着爱心节拍 健行深圳湾畔(10 1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