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内容管理|投诉        

文明,是这座城市幸福的底色

2009-01-21  来源:深圳晚报  【字号:  

爱心,是这个城市的文明名片。(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赵青 摄

市民们在花园般的城市中生活、享受。实习记者 陆颖 摄

市容市貌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得到了极大改善。实习记者 陆颖 摄

  编者按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透露的是普通市民的喜悦和幸福;一个个文明创建成果,让市民从中受益并增强了对这座城市的认同和归依;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建议和期待催人奋进……昨天,当深圳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一喜讯通过深圳晚报的上午新闻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后,本报记者深入大街小巷,聆听市民感受,倾听市民细数创建文明城市给深圳带来的新变化,收集市民对维护和擦亮这块金字招牌的期待和建议。

  深圳的文明步伐

  我看得到

  ■受访人:张老伯,罗湖区东门街道湖贝新村社区居民

  感言:深圳现在是干净多了、漂亮多了!这个感觉除了来自平时看到的街景,更来自家门口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时提醒我,这个城市每天都在变得更干净更整洁。

  体验:我所居住的湖贝新村前几年很破旧,村里的道路很窄,是几十年前建的,已经破破烂烂了,雨水和污水混在一起,一下雨,坑坑洼洼的地面上就蓄满了污水,弄得大家都不想出门。那段时间,低头看到狭窄坑洼的道路,抬头则是电线乱拉纠缠成的“蜘蛛网”,平视就是横七竖八的广告牌,环境实在差得很。现在可不一样了!湖贝新村刚刚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几乎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线埋到地下了,抬头再也不会看见“蜘蛛网”;道路重修了,下雨也不会雨污混流?;肪澈昧耍刻煨那槎己昧撕芏?,连房子也比以前好租多了?。ū颈钦?陈黎)

  少儿医保

  为家长“减负”

  ■受访人:莫小梅,广东发展银行员工

  感言:作为家长,我实实在在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孩子成长的关爱。这种关爱正是城市文明的体现,深圳再次获得文明城市称号当之无愧。

  体验:我儿子小松时常感冒发烧,为了给小松治病,前些年我没少花钱。手头本来就不宽裕,为孩子医药费的事我曾经很烦心。2007年9月,深圳开始实施少儿医保,我赶紧给孩子办理了少儿医保,从这以后我再也不为孩子的医药费操心了。少儿医保最初只保大病门诊和住院,但已经替我大大减轻了负担,后来参保孩子可以使用父母的医??ㄖЦ睹耪锓延?,这又是一个大好消息,现在孩子看病我是彻底不愁了。少儿医保的推出,让我真切感受到深圳文明创建真的让市民受惠,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个有保障的、有安全感的城市。(本报记者 李可心)

  对外来工的关爱让我感受“文明”

  ■受访人:李修政,沙井福鑫华电子有限公司员工,来自贵州毕节

  感言:我觉得深圳的文明最大的特色就是对我们外来打工者的包容和公平对待,让我们感觉到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体验:我们现在每月只交4元钱就能与深圳户籍居民一样在医院看病。以前看门诊得交现金,现在可以刷卡,费用也便宜多了!前些日子,我患感冒在社区医院打吊瓶,我个人的“全部开支”只花了8元:诊金5元,挂号1元,血常规检查免费,吊针药费2元(按费用的20%收?。?吹揭揭┓亚宓ィ揖醯糜行┎豢伤家椤N乙郧霸谄渌鞘写蛄怂奈迥旯?,那里没有劳务工医保,每次像发烧感冒这样的小病至少要花上一二百元。我每月工资1000多元,最怕就是生病。来到深圳打工,参加了劳务工医疗保险,负担大大减轻了。(本报记者李可心)

  在“文明城市”圆了创业梦

  ■受访人:章淑芳,深圳市居旺家政公司负责人

  感言:作为深圳人,听说深圳蝉联文明城市称号,我觉得十分自豪。在这个城市,我成功地实现了创业。

  体验:我是1992年随丈夫来深圳的,由于没有技能,找工作一直是个难题。2003年,我从街道办了解到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针对像我们这样的户籍居民推出了不少帮助就业的服务措施,我就跟他们联系。后来我在就业服务中心学习了很多技能,使用电脑、开车都是那时学的。之后又参加了创业培训班,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还成功申请到了就业服务中心的小额贷款。2006年,我创办了一家家政公司,不仅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还招用了5名下岗员工。在就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我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

  期待:希望政府今后能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所有的深圳人都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让更多的市民像我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ū颈钦?李可心)

  美丽花园城市 文明当之无愧

  ■受访人:付女士,太子山庄片区居民

  感言:深圳的绿化让我震撼,我觉得这样美丽的花园城市能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是理所当然的。

  体验:我刚来深圳时是冬天,看着满街的鲜花和绿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昀?,我仍然不时感受到这种惊喜。我从报纸上了解到,近年来深圳打造“公园之城”,每年有大批公园建成。上个月社区公园终于建到了我家门口,开园第一天我就去看了。公园很漂亮,里面有很多百年荔枝树。我想等到今年荔枝花开的时候,那里一定更美。没建公园之前,这片荔枝林里有很多违章建筑,住着不少“三无”人员,周边很乱,还发生过抢劫、偷盗的事。现在好了,这么漂亮的公园就在家门口,抬脚就能逛公园了!(本报记者 陈黎)

  买菜逛市场成了一种享受

  ■受访人:杨虹,退休教师

  感言:我3年前在外地退休后来到深圳,跟女儿一起居住。感觉深圳的城市建设、环境绿化让人赏心悦目,深圳人的文明素质也不断在提高,政府出台的许多政策措施跟民生息息相关,这一切都让我觉得生活在深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体验:印象最深的是深圳的肉菜市场越变越干净,越来越让人放心。我天天都上市场买菜,刚开始时肉菜市场污水横流,短短几年,我经常去的华侨城综合市场就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造,市场环境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提升,不仅干净、整洁,而且食品监管更加严格、科学,买东西更放心了。现在逛市场买菜成了我的一种享受。农贸市场的好坏以及食品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市政府能下决心对农贸市场有计划地进行升级改造,给市民提供一个环境舒适、食品卫生安全有保障的购物场所,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觉得仅凭这一条,深圳就可以加上不少文明分。(本报记者 陈莉)

  这座城市的书香感动着我

  ■受访人:王钢,电子公司职员

  感言:我为深圳获得“文明城市”称号感到自豪!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我经常出差,走过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市容市貌、便民利民,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比其他城市要领先很多。深圳获得“文明城市”称号名副其实。

  体验:说起对深圳的文明印象,一直持续的读书热让我非常感动。这里的图书馆无论是硬件设施、软件服务,还是对公众的开放程度都走在全国前列。这里有读书月对全民阅读的提倡,有各种讲座提升市民素质。如今,自助图书馆开到了我家门口。当自助图书馆在我们小区安装好后,小区里麻将桌减少了一半——老人不搓麻了,都围着看书呢。(本报记者 方勤)

  “美丽星期天”令我沉醉

  ■受访人:庞其铭,IT业高级管理人员

  感言:深圳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认为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倡导读书月、高雅演出公益化等文化普及的引导分不开,也与市民积极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分不开。

  体验:我欣赏了深圳音乐厅80%的“美丽星期天”演出。作为一名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从深圳音乐厅建造到开业,我都极为关注。在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和都市文化快餐化的包围下,音乐厅把纯音乐通过“美丽星期天”的形式推广开来,普及高雅音乐,功德无量。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听音乐厅的“镇厅之宝”、全世界最大的管乐器——管风琴演奏,由香港管风琴讲师赵小玲讲解,第一次聆听这样一个贵重、稀有的乐器演出,我受益匪浅。那一次,我叫了七八个朋友去听,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管风琴在中国境内演奏,感觉非常新颖。内蒙古的无伴奏青年合唱团演出,我也向朋友介绍是“声乐的最高境界”,大伙儿听了都很震动。每次“美丽星期天”我都呼朋唤友去欣赏,有的人在我的“诱导”下还成了古典音乐的粉丝。

 ?。ū颈钦?方勤)

  我看着南山越来越美

  ■受访人:敖建南,南山某企业老员工

  感言:我来深圳整整20年了,一直住在南山月亮湾片区。我不仅看着这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也亲身体验了它如何实现这种转变。从月亮湾片区的变化,我感到深圳的文明成果是政府、企业、市民一起努力的结果。

  体验:以前,因为环境污染,居民与企业的关系很紧张。这些年,政府全力推进南头半岛的环境整治,企业积极配合,而且与居民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现在,这里的环境越来越美,居民与企业和谐相处,称得上是文明城市中的文明小区。

  期待:文明城市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政府主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市民共同参与,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就会越来越美、越来越文明。(本报记者 王雅)

  我享受到了社康中心的便利

  ■受访人:李抗胜,外地退休员工,来深定居近4年

  感言:我已经把深圳当成自己的家了。深圳获奖,我感觉自己的脸上也贴了金。

  体验:我是4年前从湖南老家来到深圳儿子家安享晚年的。我身体一直不太好,是医院的常客,但每次去医院对我来说都是一件头疼的事儿。路远,人多,折腾下来要大半天。以前就听说深圳有好多社康中心,我就想什么时候我家附近有一家社康中心就好了。没想到,好事这么快就来了。去年,南山人民医院就在大冲建了一家社康中心,离我家不到200米。里面的药很全,价格比药店都便宜,看病不用挂号费,也不用排队,医生耐心又细心,可帮我解决大问题了。

 ?。ū颈钦?徐再杰)

  治安环境好转 居民直接受益

  ■受访人:周立成,白花社区电子销售店私营主

  感言:“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对这个城市的肯定,是对每位市民努力的认可。

  体验:一个城市怎样才算“文明”,以我的理解,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只有这个城市社会治安好了,老百姓感到安全了,才能留得住人,才会创造出更多的文明成果。如今的深圳就是这样。以我所在的白花社区来说,近几年治安环境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白花社区没有正规的物业公司管理,派出所又离得比较远,居民自己组织的巡防力量形同虚设,盗抢案件时有发生。近几年,社区里建了警务室,房屋纳入围合式管理,警察每天带领保安员在社区里巡逻,一天要从我家门前经过好几次。如今,小偷小摸在社区几乎绝迹,黄赌毒现象也彻底清除,社会风气也有了明显好转。

  期待:随着经济的发展、治安环境的持续向好,“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会越擦越亮!(本报记者 文海笑)

  特区内外学校差距越来越小

  ■受访人:陈云柱 ,观澜二小校长

  感言:我是深圳原居民,看着这座城市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升让人吃惊。我去过很多城市,可真正带给我幸福感的地方,还是非深圳莫属。

  体验:说起深圳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的点滴变化,我体会最深的还是学校的变化。2007年8月15日,观澜二小打响了全市原村小改造动工建设的第一炮,成为第一个动工的修缮类项目。去年10月,学校修缮改造工作画上了句号,原先阴暗的教室开了两个明亮的大窗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玻璃墙被更换,用上了钢化玻璃;部分老化的电线也换了,消除了隐患。校功能室、电脑室、书法室、综合电教室、电子阅览室等进行了改造,办学条件极大改善。以前,到特区内的兄弟学校参观交流,我很羡慕他们的“硬件”,现在,特区内外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了。(本报记者傅欣彦)

  这个城市不忘关心老人

  ■受访人:杨淑芬,原深圳某公司会计员

  感言:在我眼中,深圳是最文明的城市,特别是对老人好,我平时出门总有人帮忙,有人让座,现在政府又请人上门到家里照顾我。一个尊老敬老的城市当然是文明城市。

  体验:我没有子女,两年前老伴又去世了。原来担心老了会很寂寞、凄惨,可是政府却非常贴心地推出了居家养老服务,派专业人员上门为我做家务,陪我看病、聊天。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也觉得很幸福。(本报记者 王雅)

  出门越来越方便

  ■受访人:周华,保姆

  感言:从深圳晚报上看到深圳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消息,我打电话回山东老家自豪地告诉家人:我在文明城市打工呢!

  体验:我来深圳做保姆已经满3年,要说最大的体会,我觉得就是出门越来越方便,特别是去年底开通了上梅林总站环线之后,上车1块钱,方便又便宜。我有个同乡姐妹在梅林路西边做保姆,要说两家离得并不远,有机会都愿意常常见一下,但走路一个来回也得一两个小时。现在好了,总站环线这一开,我们来往节省了不少时间,到了每个月的休息日,互相出门照个面,心情特别舒服。

  期待:深圳的公交车很漂亮,等车的人如果都能自觉排队、不要拥挤就更好了;深圳的商场很漂亮,马路边如果有多点儿椅子供大家歇歇脚就更好了。(本报记者刘万专)

  每个人都是文明风景线

  ■受访人:罗传玉,退休老人

  感言:深圳有很多热心义工,亲切善良。来深圳生活两年多,我深刻感受到深圳人的文明程度高,人比景更美。

  体验:去年8月的一天中午,我去中医院做推拿,在路上,我可能是中暑晕倒了。义工刘先生正好路过,他把我慢慢扶到路边,给我买来矿泉水,后来又出钱拦下一辆的士送我去医院。来深圳之前,我以为深圳经济发达,但人情味淡薄。但现在我改变了对深圳的这一“印象”,我深刻感受到深圳的热情和温暖。

  期待:文明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希望更多的人以义工为榜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细节中践行文明,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深圳的文明风景线。(本报记者 周倩)

  爱心串成“文明”两个字

  ■受访人:殷红,深圳某宾馆员工

  感言:深圳获得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用爱心串起来的。

  体验:我是一个单亲母亲,女儿几年前患上尿毒症,昂贵的医疗费使家庭陷入了贫困。但社会各界向我们伸出援手,我感到很温暖。每年过年过节,政府部门、街道办为我们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不少爱心人士热心相助,帮我们渡过难关。今年第六届关爱行动启动以来,市关爱办又送来了慰问金,深圳晚报还要给我们家送年夜饭,我真的非常感动。我们身边总有来自社会的关怀,总有人嘘寒问暖,一颗颗爱心凝聚成了深圳文明的风景线。(本报记者 周倩)

  我终于圆了“住房梦”

  ■受访人:马晓清,公司职员

  感言:深圳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年多,觉得它每天都在变化、进步。

  体验:我和妻子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才4000多元,还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女儿,负担蛮重的。刚来深圳时,我的理想是有个稳定的工作,几年后这个愿望实现了。后来我想要是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就好了,但这些年商品房价格节节攀升,我以为这辈子只能租房住了,没想到去年有资格买经济适用房,那个高兴就甭提了。2009年的第一天,我搬进了桃源村,还是市长给我们发的钥匙呢!新房宽敞、明亮,还带装修,真好!站在阳台上能看到华侨城,景色非常棒。我觉得只要在深圳工作和生活就有希望和奔头。(本报记者丁荡新)

  “金字招牌”里有我的汗水

  ■受访人:伍学彬,福田区机扫所环卫工人

  感言:我在深圳干环卫这行十多年了,听到深圳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觉得特别开心,因为这个“金字招牌”里,也有我和我的姐妹们的汗水和功劳,我觉得自己的劳动还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体验:扫了10多年的地,每当有人提到“深圳特别干净”,或者在早晨的“大扫”后看着脚下的路整洁如新时,总感到很骄傲。尽管时不时会遇见一些乱扔果皮垃圾的路人,但近几年注意公共卫生、有公德心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特别是孩子,经常让我很感动。一些孩子很小,却知道要把水果皮、糖纸捏在手里,专门跑一段路去找垃圾箱。我还见过一些家长有意把碎纸屑什么的让孩子去扔,教孩子明白垃圾要丢进垃圾桶。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心里总是暖洋洋的,等这些孩子长大后,相信深圳一定会更加干净。

  期待:市民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中最核心的东西,一个城市的文明称号说到底还要靠大家增强公民意识、提高自身修养来推动。只有正视差距,持之以恒,努力改进,我们的文明水平才能更上层楼。创建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陈莉 方勤 王雅 徐再杰 文海笑 傅欣彦 刘万专 周倩 丁荡新 陈黎 李可心

我市社保工作取得巨大进展,市民们更有保障感。陈远忠 摄

  编者按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透露的是普通市民的喜悦和幸福;一个个文明创建成果,让市民从中受益并增强了对这座城市的认同和归依;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建议和期待催人奋进……昨天,当深圳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一喜讯通过深圳晚报的上午新闻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后,本报记者深入大街小巷,聆听市民感受,倾听市民细数创建文明城市给深圳带来的新变化,收集市民对维护和擦亮这块金字招牌的期待和建议。

  深圳的文明步伐

  我看得到

  ■受访人:张老伯,罗湖区东门街道湖贝新村社区居民

  感言:深圳现在是干净多了、漂亮多了!这个感觉除了来自平时看到的街景,更来自家门口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时提醒我,这个城市每天都在变得更干净更整洁。

  体验:我所居住的湖贝新村前几年很破旧,村里的道路很窄,是几十年前建的,已经破破烂烂了,雨水和污水混在一起,一下雨,坑坑洼洼的地面上就蓄满了污水,弄得大家都不想出门。那段时间,低头看到狭窄坑洼的道路,抬头则是电线乱拉纠缠成的“蜘蛛网”,平视就是横七竖八的广告牌,环境实在差得很。现在可不一样了!湖贝新村刚刚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几乎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线埋到地下了,抬头再也不会看见“蜘蛛网”;道路重修了,下雨也不会雨污混流?;肪澈昧?,每天心情都好了很多,连房子也比以前好租多了!(本报记者 陈黎)

  少儿医保

  为家长“减负”

  ■受访人:莫小梅,广东发展银行员工

  感言:作为家长,我实实在在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孩子成长的关爱。这种关爱正是城市文明的体现,深圳再次获得文明城市称号当之无愧。

  体验:我儿子小松时常感冒发烧,为了给小松治病,前些年我没少花钱。手头本来就不宽裕,为孩子医药费的事我曾经很烦心。2007年9月,深圳开始实施少儿医保,我赶紧给孩子办理了少儿医保,从这以后我再也不为孩子的医药费操心了。少儿医保最初只保大病门诊和住院,但已经替我大大减轻了负担,后来参保孩子可以使用父母的医保卡支付门诊费用,这又是一个大好消息,现在孩子看病我是彻底不愁了。少儿医保的推出,让我真切感受到深圳文明创建真的让市民受惠,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个有保障的、有安全感的城市。(本报记者 李可心)

  对外来工的关爱让我感受“文明”

  ■受访人:李修政,沙井福鑫华电子有限公司员工,来自贵州毕节

  感言:我觉得深圳的文明最大的特色就是对我们外来打工者的包容和公平对待,让我们感觉到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体验:我们现在每月只交4元钱就能与深圳户籍居民一样在医院看病。以前看门诊得交现金,现在可以刷卡,费用也便宜多了!前些日子,我患感冒在社区医院打吊瓶,我个人的“全部开支”只花了8元:诊金5元,挂号1元,血常规检查免费,吊针药费2元(按费用的20%收?。???吹揭揭┓亚宓ィ揖醯糜行┎豢伤家?。我以前在其他城市打了四五年工,那里没有劳务工医保,每次像发烧感冒这样的小病至少要花上一二百元。我每月工资1000多元,最怕就是生病。来到深圳打工,参加了劳务工医疗保险,负担大大减轻了。(本报记者李可心)

  在“文明城市”圆了创业梦

  ■受访人:章淑芳,深圳市居旺家政公司负责人

  感言:作为深圳人,听说深圳蝉联文明城市称号,我觉得十分自豪。在这个城市,我成功地实现了创业。

  体验:我是1992年随丈夫来深圳的,由于没有技能,找工作一直是个难题。2003年,我从街道办了解到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针对像我们这样的户籍居民推出了不少帮助就业的服务措施,我就跟他们联系。后来我在就业服务中心学习了很多技能,使用电脑、开车都是那时学的。之后又参加了创业培训班,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还成功申请到了就业服务中心的小额贷款。2006年,我创办了一家家政公司,不仅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还招用了5名下岗员工。在就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我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

  期待:希望政府今后能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所有的深圳人都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让更多的市民像我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报记者 李可心)

  美丽花园城市 文明当之无愧

  ■受访人:付女士,太子山庄片区居民

  感言:深圳的绿化让我震撼,我觉得这样美丽的花园城市能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是理所当然的。

  体验:我刚来深圳时是冬天,看着满街的鲜花和绿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昀?,我仍然不时感受到这种惊喜。我从报纸上了解到,近年来深圳打造“公园之城”,每年有大批公园建成。上个月社区公园终于建到了我家门口,开园第一天我就去看了。公园很漂亮,里面有很多百年荔枝树。我想等到今年荔枝花开的时候,那里一定更美。没建公园之前,这片荔枝林里有很多违章建筑,住着不少“三无”人员,周边很乱,还发生过抢劫、偷盗的事。现在好了,这么漂亮的公园就在家门口,抬脚就能逛公园了!(本报记者 陈黎)

  买菜逛市场成了一种享受

  ■受访人:杨虹,退休教师

  感言:我3年前在外地退休后来到深圳,跟女儿一起居住。感觉深圳的城市建设、环境绿化让人赏心悦目,深圳人的文明素质也不断在提高,政府出台的许多政策措施跟民生息息相关,这一切都让我觉得生活在深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体验:印象最深的是深圳的肉菜市场越变越干净,越来越让人放心。我天天都上市场买菜,刚开始时肉菜市场污水横流,短短几年,我经常去的华侨城综合市场就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造,市场环境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提升,不仅干净、整洁,而且食品监管更加严格、科学,买东西更放心了。现在逛市场买菜成了我的一种享受。农贸市场的好坏以及食品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市政府能下决心对农贸市场有计划地进行升级改造,给市民提供一个环境舒适、食品卫生安全有保障的购物场所,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觉得仅凭这一条,深圳就可以加上不少文明分。(本报记者 陈莉)

  这座城市的书香感动着我

  ■受访人:王钢,电子公司职员

  感言:我为深圳获得“文明城市”称号感到自豪!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我经常出差,走过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市容市貌、便民利民,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比其他城市要领先很多。深圳获得“文明城市”称号名副其实。

  体验:说起对深圳的文明印象,一直持续的读书热让我非常感动。这里的图书馆无论是硬件设施、软件服务,还是对公众的开放程度都走在全国前列。这里有读书月对全民阅读的提倡,有各种讲座提升市民素质。如今,自助图书馆开到了我家门口。当自助图书馆在我们小区安装好后,小区里麻将桌减少了一半——老人不搓麻了,都围着看书呢。(本报记者 方勤)

  “美丽星期天”令我沉醉

  ■受访人:庞其铭,IT业高级管理人员

  感言:深圳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认为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倡导读书月、高雅演出公益化等文化普及的引导分不开,也与市民积极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分不开。

  体验:我欣赏了深圳音乐厅80%的“美丽星期天”演出。作为一名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从深圳音乐厅建造到开业,我都极为关注。在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和都市文化快餐化的包围下,音乐厅把纯音乐通过“美丽星期天”的形式推广开来,普及高雅音乐,功德无量。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听音乐厅的“镇厅之宝”、全世界最大的管乐器——管风琴演奏,由香港管风琴讲师赵小玲讲解,第一次聆听这样一个贵重、稀有的乐器演出,我受益匪浅。那一次,我叫了七八个朋友去听,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管风琴在中国境内演奏,感觉非常新颖。内蒙古的无伴奏青年合唱团演出,我也向朋友介绍是“声乐的最高境界”,大伙儿听了都很震动。每次“美丽星期天”我都呼朋唤友去欣赏,有的人在我的“诱导”下还成了古典音乐的粉丝。

 ?。ū颈钦?方勤)

  我看着南山越来越美

  ■受访人:敖建南,南山某企业老员工

  感言:我来深圳整整20年了,一直住在南山月亮湾片区。我不仅看着这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也亲身体验了它如何实现这种转变。从月亮湾片区的变化,我感到深圳的文明成果是政府、企业、市民一起努力的结果。

  体验:以前,因为环境污染,居民与企业的关系很紧张。这些年,政府全力推进南头半岛的环境整治,企业积极配合,而且与居民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现在,这里的环境越来越美,居民与企业和谐相处,称得上是文明城市中的文明小区。

  期待:文明城市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政府主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市民共同参与,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就会越来越美、越来越文明。(本报记者 王雅)

  我享受到了社康中心的便利

  ■受访人:李抗胜,外地退休员工,来深定居近4年

  感言:我已经把深圳当成自己的家了。深圳获奖,我感觉自己的脸上也贴了金。

  体验:我是4年前从湖南老家来到深圳儿子家安享晚年的。我身体一直不太好,是医院的常客,但每次去医院对我来说都是一件头疼的事儿。路远,人多,折腾下来要大半天。以前就听说深圳有好多社康中心,我就想什么时候我家附近有一家社康中心就好了。没想到,好事这么快就来了。去年,南山人民医院就在大冲建了一家社康中心,离我家不到200米。里面的药很全,价格比药店都便宜,看病不用挂号费,也不用排队,医生耐心又细心,可帮我解决大问题了。

  (本报记者 徐再杰)

  治安环境好转 居民直接受益

  ■受访人:周立成,白花社区电子销售店私营主

  感言:“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对这个城市的肯定,是对每位市民努力的认可。

  体验:一个城市怎样才算“文明”,以我的理解,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只有这个城市社会治安好了,老百姓感到安全了,才能留得住人,才会创造出更多的文明成果。如今的深圳就是这样。以我所在的白花社区来说,近几年治安环境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白花社区没有正规的物业公司管理,派出所又离得比较远,居民自己组织的巡防力量形同虚设,盗抢案件时有发生。近几年,社区里建了警务室,房屋纳入围合式管理,警察每天带领保安员在社区里巡逻,一天要从我家门前经过好几次。如今,小偷小摸在社区几乎绝迹,黄赌毒现象也彻底清除,社会风气也有了明显好转。

  期待:随着经济的发展、治安环境的持续向好,“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会越擦越亮?。ū颈钦?文海笑)

  特区内外学校差距越来越小

  ■受访人:陈云柱 ,观澜二小校长

  感言:我是深圳原居民,看着这座城市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升让人吃惊。我去过很多城市,可真正带给我幸福感的地方,还是非深圳莫属。

  体验:说起深圳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的点滴变化,我体会最深的还是学校的变化。2007年8月15日,观澜二小打响了全市原村小改造动工建设的第一炮,成为第一个动工的修缮类项目。去年10月,学校修缮改造工作画上了句号,原先阴暗的教室开了两个明亮的大窗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玻璃墙被更换,用上了钢化玻璃;部分老化的电线也换了,消除了隐患。校功能室、电脑室、书法室、综合电教室、电子阅览室等进行了改造,办学条件极大改善。以前,到特区内的兄弟学校参观交流,我很羡慕他们的“硬件”,现在,特区内外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了。(本报记者傅欣彦)

  这个城市不忘关心老人

  ■受访人:杨淑芬,原深圳某公司会计员

  感言:在我眼中,深圳是最文明的城市,特别是对老人好,我平时出门总有人帮忙,有人让座,现在政府又请人上门到家里照顾我。一个尊老敬老的城市当然是文明城市。

  体验:我没有子女,两年前老伴又去世了。原来担心老了会很寂寞、凄惨,可是政府却非常贴心地推出了居家养老服务,派专业人员上门为我做家务,陪我看病、聊天。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也觉得很幸福。(本报记者 王雅)

  出门越来越方便

  ■受访人:周华,保姆

  感言:从深圳晚报上看到深圳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消息,我打电话回山东老家自豪地告诉家人:我在文明城市打工呢!

  体验:我来深圳做保姆已经满3年,要说最大的体会,我觉得就是出门越来越方便,特别是去年底开通了上梅林总站环线之后,上车1块钱,方便又便宜。我有个同乡姐妹在梅林路西边做保姆,要说两家离得并不远,有机会都愿意常常见一下,但走路一个来回也得一两个小时。现在好了,总站环线这一开,我们来往节省了不少时间,到了每个月的休息日,互相出门照个面,心情特别舒服。

  期待:深圳的公交车很漂亮,等车的人如果都能自觉排队、不要拥挤就更好了;深圳的商场很漂亮,马路边如果有多点儿椅子供大家歇歇脚就更好了。(本报记者刘万专)

  每个人都是文明风景线

  ■受访人:罗传玉,退休老人

  感言:深圳有很多热心义工,亲切善良。来深圳生活两年多,我深刻感受到深圳人的文明程度高,人比景更美。

  体验:去年8月的一天中午,我去中医院做推拿,在路上,我可能是中暑晕倒了。义工刘先生正好路过,他把我慢慢扶到路边,给我买来矿泉水,后来又出钱拦下一辆的士送我去医院。来深圳之前,我以为深圳经济发达,但人情味淡薄。但现在我改变了对深圳的这一“印象”,我深刻感受到深圳的热情和温暖。

  期待:文明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希望更多的人以义工为榜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细节中践行文明,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深圳的文明风景线。(本报记者 周倩)

  爱心串成“文明”两个字

  ■受访人:殷红,深圳某宾馆员工

  感言:深圳获得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用爱心串起来的。

  体验:我是一个单亲母亲,女儿几年前患上尿毒症,昂贵的医疗费使家庭陷入了贫困。但社会各界向我们伸出援手,我感到很温暖。每年过年过节,政府部门、街道办为我们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不少爱心人士热心相助,帮我们渡过难关。今年第六届关爱行动启动以来,市关爱办又送来了慰问金,深圳晚报还要给我们家送年夜饭,我真的非常感动。我们身边总有来自社会的关怀,总有人嘘寒问暖,一颗颗爱心凝聚成了深圳文明的风景线。(本报记者 周倩)

  我终于圆了“住房梦”

  ■受访人:马晓清,公司职员

  感言:深圳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年多,觉得它每天都在变化、进步。

  体验:我和妻子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才4000多元,还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女儿,负担蛮重的。刚来深圳时,我的理想是有个稳定的工作,几年后这个愿望实现了。后来我想要是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就好了,但这些年商品房价格节节攀升,我以为这辈子只能租房住了,没想到去年有资格买经济适用房,那个高兴就甭提了。2009年的第一天,我搬进了桃源村,还是市长给我们发的钥匙呢!新房宽敞、明亮,还带装修,真好!站在阳台上能看到华侨城,景色非常棒。我觉得只要在深圳工作和生活就有希望和奔头。(本报记者丁荡新)

  “金字招牌”里有我的汗水

  ■受访人:伍学彬,福田区机扫所环卫工人

  感言:我在深圳干环卫这行十多年了,听到深圳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觉得特别开心,因为这个“金字招牌”里,也有我和我的姐妹们的汗水和功劳,我觉得自己的劳动还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体验:扫了10多年的地,每当有人提到“深圳特别干净”,或者在早晨的“大扫”后看着脚下的路整洁如新时,总感到很骄傲。尽管时不时会遇见一些乱扔果皮垃圾的路人,但近几年注意公共卫生、有公德心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特别是孩子,经常让我很感动。一些孩子很小,却知道要把水果皮、糖纸捏在手里,专门跑一段路去找垃圾箱。我还见过一些家长有意把碎纸屑什么的让孩子去扔,教孩子明白垃圾要丢进垃圾桶。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心里总是暖洋洋的,等这些孩子长大后,相信深圳一定会更加干净。

  期待:市民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中最核心的东西,一个城市的文明称号说到底还要靠大家增强公民意识、提高自身修养来推动。只有正视差距,持之以恒,努力改进,我们的文明水平才能更上层楼。创建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编辑: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