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内容管理|投诉        

“宝安区首届义工服务玫瑰奖章”获得者风采

2008-12-05  来源:宝安日报  【字号:  

王莹

老人之老,幼人之幼

  获奖理由:王莹是业余的按摩师傅,是素未相识“植物人”女工的床前陪护,是宝安数十位老人的“女儿”、数十名孩子的“妈妈”。她拥有多重身份,又因坚持而统一。

  王莹现年51岁,是宝安区义工联助老服务组的老组长、新顾问。她自2000年12月加入宝安区义工联以来,累计服务4000余小时。

  2002年,王莹被邻居叫去,为80多岁高龄的文阿婆清洗已被细菌感染的下身,阵阵气味让王莹呕吐、流泪不止,但她选择了坚持。当为老人换上干净衣裤后,老人露出久违的笑脸,不舍地拉住王莹的手,念叨着“宝安义工真好”。

  之后五天,王莹外出,未能见到义工“女儿”阿莹的文阿婆,脸上没了笑容。老人的保姆,将此事告诉了王莹的儿子。之后半个月,王莹坚持为文阿婆清洗上药,风雨无阻。王莹回忆说,正是老人的那份牵挂,给了自己责任。

  自小失去母爱的王莹,也时刻牵挂着宝安孤儿。2001年底,她和几位义工一起,照料2名需手术治疗的兔唇孤儿。手术前期的检查,几个人每日要换乘多趟公交,往返于宝安和市区,一心为孤儿忙活。

  手术一切顺利。出院后,每个周末,义工们常去给他们喂饭,陪他们玩耍,“看到他们的微笑,我觉得自己心里好甜?!?/span>

  2004年,王莹开始在家中寄养多名孤儿。宝安福利院和敬老院,也成为她的“新家”。

  如何看待此次玫瑰奖章的评?。客跤ㄋ?,义工事业需要更多人投入其中,玫瑰奖章评选活动,定会点亮万众心中的爱心灯火。

张晓燕

沟通心灵的知心大姐

  

  获奖理由:张晓燕是深圳市灵通心理科学研究所心理咨询师,2003年加入福永义工,义工服务时间累计3560小时。汶川地震后,她积极策划并带领义工连续五天走街串巷开展募捐活动,募集善款30余万。

  2008年5月12日下午,张晓燕和几个伙伴正在商量组织义工进行一次心理培训时,汶川发生地震的消息传来。张晓燕当即与福永街道团(工)委义工服务中心商量要开展募捐。5月16日心理培训课程结束后,义工们踊跃捐款,现场募集现金一万多元。随后,张晓燕又组织义工走上街头开展募捐,累计筹款30余万元。结束募捐后,张晓燕和老公报名参加了中国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深圳分公司赴地震灾区志愿者活动。

  6月1日17点14分,张晓燕一行16人分乘4部车带着宝安人民为灾区孩子捐赠的“六·一爱心礼物”——2000多套文具、24箱应急药品,从深圳出发前往四川省德阳市。张晓燕相继去了德阳市、绵阳市、都江堰市等重灾区,与灾民们一起感受地震的恐惧,与灾民们一起分享心理?;耐纯?,与灾民们共同搭建心灵的家园。张晓燕将“六·一爱心礼物”和福永中学的学生自制的爱心卡分发给安置点的孩子,鼓励他们与宝安的中学生写信、联谊??吹胶⒆用锹冻鼍梦サ男腋Pα常畔嘁灿芍愿械角崴捎肟炖?。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聆听生命、聆听感动的瞬间。在每一个爱的角落里,有你,有我,有温暖,有热情,有我们美好明天的希望!”如今,当张晓燕再次回想起那一段段义工经历时,一种甜蜜、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义工们用辛勤的劳动,甜美的微笑感动着、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李秋霞

把关爱送给别人的使者

  获奖理由:李秋霞1997年加入义工,义工服务时间累计3000小时?;斡搿耙寰被疃?20多次、联系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生15批230多名、接听热线1万多次、接待处理及后期跟踪家访个案3000人次。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累计献血超过1万毫升。曾获“全国无偿献血奖银奖”、“广东省志愿服务银奖”、“深圳市优秀义工”等称号。

  李秋霞刚刚加入义工队伍时,参加的是助老助残组及热线信箱组,主要服务对象是孤儿及独居老人。有一次,残疾儿童小希希刚做完大肠、阴道修补和肛门还痔术,须有人细心照料。因为安装在小希希阴道的固定钳子术后24小时内不能移位,否则手术将前功尽弃。医生多次叮嘱李秋霞等4位女义工,手术麻醉一过小希希就会感觉到痛,手脚就会乱动,一定要想办法不让手术钳子移位。得知问题的严重性后,李秋霞等4位义工分别按住小希希的双手及双脚,一个通宵她们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硬是顶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医生来检查,发现她们的手脚都麻木了,而手术钳子一点都没移位,医生大赞她们:“真正的家属也未必做得到。”看着她们熬得通红的眼睛,医生动情地说:“你们是好样的?!贝丝蹋峭橇似>耄成铣氏殖霾永玫男θ?,因为她们心里明白,手术真正成功了?;姑挥欣吹眉靶菹ⅲ撬奈挥指先ケΤ俏迩迓?,筹备下一个残疾儿童的手术费。

  助老助残、帮困助弱、捐款助学、无偿献血……11年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可见到李秋霞的身影。

杨秋林

爱铲“牛皮癣”的老人

  获奖理由:杨秋林2001年加入新安义工,义工服务时间累计3000小时。6年多来,他坚持每天出门清理城市“牛皮癣”——街头小广告,每年清除下来的小广告可装满10大蛇皮袋,曾因此受乱张贴不法分子恐吓和威胁,但他仍无所畏惧,坚持不懈。

  2002年初春的一个上午,杨老伯经过新安二路跨线天桥时,见到桥身两边不锈钢栏杆上贴满了各种“牛皮癣”,煞是难看??床还?,他就用手去撕,可是因为粘得很结实,撕了很久,才撕掉了十几张。中午返回时,他却发现刚刚被撕干净的栏杆上又贴上了“牛皮癣”,很气愤。杨老伯回到家,找来塑料桶、水果刀和抹布,再次来到跨线天桥上。首先用水将“牛皮癣”浸透,然后用刀将其彻底刮光。几天下来,靠近南头关的几座天桥上的“牛皮癣”都被刮光了,恢复了本来亮丽的面貌。

  从此,杨老伯就爱上了铲除“牛皮癣”。无论出门办事、上商场或休闲散步时,只要见到路边的电话亭、灯杆和电箱等公共设施上乱张贴时,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撕掉,还它们以亮丽的面貌。

  杨老伯到底清理了多少张“牛皮癣”,他自己也说不清。不过,区城管执法局的一位负责人倒是算了一下账,他们每年从杨老伯家阳台上收取一批“牛皮癣”去销毁,能装满十来个蛇皮大袋,少说也有五万张。六七年来,三十万张只多不少,也就是说,杨老伯每天平均要清理100多张,大概要花两三个小时。

编辑: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