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重点品牌活动
- · 深圳市学生爱心捐助活动
- · 青年公益实习实践计划
- ·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计划
- · “寻找爱的足迹,讲述爱的故事”—大型征文.绘画及诗文朗诵.演讲大赛
- · 环卫工人关爱工程
- · 深圳“社区邻里节”
- · 园丁关爱工程
- · 佳兆业白衣天使关爱工程
- · 交警关爱工程
- · 咱爸咱妈逛深圳
- · “共享阳光.爱心大穿越”
- · “为特困家庭送年夜饭”活动
- · “爱心无限,电波传递”—明星物品慈善拍卖救助活动
- · 关爱大篷车
- · 深圳关爱热线
- · 幸福人生大讲堂
- · 关爱地贫儿童“燃料行动”
- · 深圳“募师支教”行动
- · 深圳市创意公益文化发展中心
- ·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
- · 深圳关爱俱乐部
- · 深圳关爱指数
- · 明善公益网
- · “感动深圳”—深圳关爱行动推选表彰晚会
- · 爱心小书桌
- · “妈妈食堂”爱心助学活动
“中国传统慈善正由救济走向社会公益”
晶报讯(记者 彭晶)树立文化自信,接通中国善道……9月24日,中国慈善联合会、敦和基金会、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在会展中心桂花厅联袂主办中国慈善文化论坛,慈善界、文化界、宗教界等二十多位嘉宾,共同探讨中国慈善发展新路径。论坛同时发布了中国慈善文化研究报告,并举办了中国青年慈善学人“竹林计划”研究成果奖励计划颁奖仪式。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孟志强、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爱平、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翊壬苹鸹崂硎鲁?、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卢德之,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深圳大学原校长章必功等嘉宾围绕“慈善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发表主题演讲。
孟志强在致辞中表示,学术界、慈善界应以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为根基,从现代慈善事业中汲取养分,开展更多、更好的慈善理论研究。王爱平则表示,应建立慈善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激发中国年青一代的慈善参与。卢德之认为,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智慧完全有可能引领未来社会和慈善的发展。章必功认为,中国传统慈善有以下发展趋势,即从官府走向民众,由散户走向机构,由单纯的花费慈善本金到经营慈善本金,由救济走向社会公益。
当天下午,台湾慈济基金会人文志业发展处主任、慈济大学副教授何日生,“墙上便饭”公益活动发起人亚力坤·奥斯曼等多位资深公益人士分享了各自经典的慈善文化案例。
精彩观点
“熊猫黑白均匀交织,憨厚又有智慧,受人喜爱,与慈善有相似的文化特质,熊猫完全可成为共享理念、中国慈善乃至21世纪慈善的形象代表。通过融合不同的文明成果,以行善的方式来推动全球共享现代慈善的模式。”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卢德之
编辑:张可昕
相关新闻
- 致敬关爱,致敬这样一张城市通行证(29 11:36:47)
- 大爱深圳 心暖花开(29 11:32:30)
- 为关爱行动 插上创意翅膀(29 11:27:22)
- 2018深圳关爱行动先进个人、集体和优秀项目名单(29 11:25:36)
- 深圳关爱行动系列推选出炉尹烨等获评“十佳爱心人物”(29 11: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