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伴孩子应当积极快乐
2009-11-17 15:2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字号:大 中 小】
核心提示:针对近期发生的少年轻生事件,深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王鉴认为,家庭教育应更多注重“陪伴”,家长要陪伴孩子心灵成长,而这种陪伴应是“积极快乐的、而不是焦虑的”。日前,在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办的第二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沙龙活动现场,近百名家长与王鉴一起热烈探讨了这一话题。
●缺少“陪伴”孩子易不快乐
今年我市曾发生一起少年跳楼事件,遗书中称“不要救我,我活得很累”,后来得知,孩子的父亲忙于生意,有外遇想离婚,没有工作的母亲不同意离婚,两人经常吵架,孩子夹在中间,心理受到很大的伤害,少年出事前一晚,要求母亲给自己剪一次指甲,指甲并不长,少年说妈妈那你摸一摸也好。悲剧发生后让父母后悔莫及。
王鉴认为,虽然这只是个别事件,但反映出社会上的一类问题。作为移民城市,深圳的家庭结构与内地明显不同,不够稳定,不少家长忙于家庭的经济建设,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另一些家长则过于关注孩子,给孩子的空间有限,这两种情况都应引起注意。
以前的家庭教育总是强调父母应怎样“教育”孩子,但王鉴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家长的“陪伴”,因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孩子的成长本身,总是处于一种生活氛围之中,而不是父母用一种有形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积极的陪伴有利孩子获得安全感
一位全职母亲去咨询王鉴时,在一张纸上满满地写下了孩子的15条缺点,早上不及时刷牙、做作业磨蹭、马虎、上课讲话诸如此类,孩子有这么多缺点让她非常焦虑,糟糕的是,孩子也跟着她焦虑起来,因为大小事都被母亲“监控”并“教育”,让他感到无所适从。由于全职母亲把家庭和孩子当成她的全部,是容易产生焦虑的群体,王鉴强调,孩子的很多问题实际是成长中的问题,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应是一种积极的快乐的陪伴,而不是焦虑的陪伴,否则会把焦虑传染给孩子,孩子也易因成长空间小而缺乏独立性。
王鉴认为,积极的陪伴可以给孩子依恋的情感,如果没有充分让孩子感到依恋情感,当孩子进入人群中(比如进入小学)时会有不安全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尤其在孩子一两岁时,家长一定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温馨的家庭氛围、包容与接纳,这些都是一种积极的陪伴,会让孩子感觉快乐、踏实、能安心地做自己的事情、更有成长的力量,并且敢于尝试。
编辑: 王丹丹
相关新闻
- 讲座“睡眠的健康与卫生”14日开讲(13 17:34:46)
- 深圳狮子会向徐闻残疾人献爱心(10 16:56:04)
- 第七届深圳关爱行动
向社会各界征集活动项目(23 11:21:58) - 黄杨略谈:
现代都市人如何修身养性(领门票)(08 09:41:07) - 200万元专项福利基金救治自闭症儿童(06 17: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