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内容管理|投诉        

5.12地震灾区回望:深圳的好人真是多

2009-05-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四川什邡红白镇群众对深圳有着特殊的感情

“这板房真是建得好”

易传中一家来到弟弟易传军家里,和母亲等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

小朋友已适应板房生活。

人们在深圳援建的板房里过着正常生活。

易传中的儿子易鑫瀚成为他们最大的希望。

一位妇女在晾晒准备日常生活用的蕨菜干。

  本报特派记者 甘霖/文 丁庆林/图

  地震后一年的5月,环抱在群山之间的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一排排蓝色屋顶的板房在提示着初到的外地人,这里是“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曾经受到惨烈的摧残。

  红白镇是什邡市在汶川地震中最严重的受灾地区之一,上千人遇难与失踪,其中红白村有100多人,占了村里常住人口的六分之一。

  中午时分,星河板房小区17栋11室的一间板房里,79岁的岳维琴老奶奶开始忙碌起来,她把电磁炉插上电源,烧热油后把刚摘的蚕豆倒进锅里,房间里顿时香气弥漫。

  坐在老奶奶的床边,记者开始慢慢打量起这间20几平方米的屋子。大床、饭桌、书桌,少有的几件家具都显得很残旧。房间里有台小电视,老奶奶说,是震后板房通了有线电视之后买的二手货,平时没事就看看电视解解闷。

  “一起吃吧!一起吃吧!”坐在桌边等着开饭的一家人热情地张罗起来,听说记者来自深圳,他们更是拉着记者不让走了。

  老奶奶的媳妇王世芬说,红白镇的人对深圳有着特殊的感情。说起原因,她指了指板房的外墙,顺着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板房的外墙上,有一个红心托起的屋檐标记,标记的下方写着:深圳援建。

  像这样有“深圳援建”标示的板房小区,在什邡市一共有16处,都是以捐助建设的深圳企业名称命名。王世芬所在的星河小区,就是以深圳星河地产公司的名称命名的。

  老奶奶边做饭边和记者聊天,她清楚地记得,去年地震发生不到两个月,一家人就住进了板房。事后记者了解到,在什邡市所属的德阳市,深圳是第一个完成援建任务的城市。

  让红白镇人记忆犹新的,还有建设板房时的艰难。红白镇位于山区,地震以后进出的山路被严重损毁。“进出至少3个小时,什么东西运进来都难,没想到板房能建得这么快?!崩夏棠痰拇蠖右状兴?。

  正午的阳光晒在身上,让人觉得有些发热,一走进板房里,一下变得阴凉,觉得舒服很多?!鞍宸柯ザザ加懈羧炔?,深圳建的板房就是住得舒服?!币状惺抢醇腊菔湃サ那兹瞬⒖赐夏棠痰?,他自己住的板房不是由深圳援建的。

  易大哥带着记者,参观起了星河小区,一一指出小区内板房的特别之处。在他的指点下,记者注意到,星河小区板房都加有屋檐。易传中说,这样既可以不让大雨飘进屋内,更可以遮挡阳光,避免直接暴晒。

  拧开每户门口的水龙头,汩汩清水流了出来。易传中告诉记者,水源来自山里,这段时间因为要保证援建工地的用水,所以小区内停水是常有的事。水龙头下面,就是排水明沟。易传中说,小区里排水很通畅,下大雨的时候根本不用担心板房里积水。

  板房防震、防火、防水。易传中反复地说,这板房真是建得好。其实,深圳援建板房的很多好处易传中并不知道,比如说,深圳建设者充分考虑了板房的环保问题,在设计和施工时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以及农田的破坏,注重水土保持,力求不产生永久性垃圾。

  接近下午1点的时候,老奶奶的饭已经做好了。记者和星河小区1711室的一家人一起,坐在了饭桌前。清炒蚕豆、清炒豆角、盐焗鸡……饭菜很简单,但是所有的人都吃得很香。

  “板房比帐篷还是要舒服一些吧,住得惯么?”记者问岳维琴老奶奶?!昂檬抖疾恢古?!”老奶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

甘南“三孤院”老人喜放鞭炮欢迎远方客人

“深圳的好人真是多”

 ?。福乘甑恼虐材缸派钲谠ǖ摹叭略骸备咝说厮担骸耙灰行坏澈驼?,二要感谢深圳人民啊?!?/font>

老人们打牌休闲,不亦乐乎。

我们也用上空调了。

深圳援建人员和深圳特区报记者给老人送上食品。

  本报特派记者 肖意/文 邱海彬/图

 ?。等障挛?,车子刚驶进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峰迭乡水泉村由深圳援建的“三孤院”,院子里的老人们就兴奋地点燃了鞭炮,高兴地和我们打起了招呼。

  “听说你们深圳的记者今天过来采访,住在深圳援建起来的楼房里的老人们昨天就主动凑钱买了鞭炮,欢迎远方的客人。”“三孤院”院长刘东平笑着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当地的习俗,有贵客来时就要放鞭炮。

  据同行的深圳对口援建甘肃前方指挥部舟曲县工作站站长马晓帆和负责三孤院施工的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公司深圳援建舟曲项目部质检员杜留伟介绍,原先这里是舟曲县建设的几间平房组成的敬老院,去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接下对口支援甘肃三县一区灾后援建任务的深圳市援建队伍,发扬深圳精神,克服地理条件复杂、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建材采购运输难等重重困难,迅即于7月初开始了这座“三孤院”的宿舍楼建设,并于当年11月份完工。建成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的三层宿舍楼,整座楼共有35个房间,部分房间配备了空调、席梦思等生活必需品。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的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即“三孤”人员)将在这里得到安置和照顾。

  “这个‘三孤院’是今年4月6日正式入住的,现在这里共入住了54名来自全县各地的老人,近期还将有老人陆续住进来?!绷醵剿?,“深圳援建的宿舍楼漂亮、大方、设施好,我代表老人们向党和政府,向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深圳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p>

  “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房子,一要感谢党和政府,二要感谢深圳人民啊?!弊呱纤奚岫?,正在房间里看报的83岁老人张安宁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不是深圳人民的援建,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会住上这样好的养老院?!?/p>

  “我原来家里睡的是土坑,现在睡的是你们深圳人捐赠的席梦思;我原来住的房子是土木结构的,房里的墙壁都被熏得黑乎乎的;现在你看,这房间又漂亮又干净,墙壁刷得多白啊。”83岁的张安宁老人乐呵呵地说,脸上泛着满面红光。说话清晰,听力良好,清晰的思维和逻辑令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记者问他能看清报纸上多大的字,老人准确地读出了新闻的大小标题,“正文的字太小,我只能看三行四行,后面眼睛就花啰,看不清楚啦?!?/p>

  “在这里住的肯定好啦,是党和政府的关心,是深圳人民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闭谠鹤永锷⒉?、来自峰迭乡狼岔村的老人姚朝海告诉记者,自己两年前就住在县里建设的平房敬老院里,“这里肯定比平房里住得好多了呀,深圳建设的宿舍楼房子亮堂,空气清新,不潮湿,对我们老人的身体健康好啊?!?/p>

  临别时,记者给每位老人都送上了从镇上特意买来的火腿肠、牛奶和方便面等食品。这些大都没有直系亲人的老人们颇为感动,一次次紧紧地握着记者的手连声致谢:“深圳的好人真的多啊!”

  夕阳西下,车子启动了,老人们依依不舍地送我们到大门口??醋湃髀略旱慕鹕艄?,看着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记者发现,其实,在南方已入夏、北国春未尽的甘南大地,这个快乐生活的“三孤院”的老人们并不孤单。

编辑: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