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深圳关爱行动:寻找深圳"最具爱心家庭"
深圳十大“最具爱心家庭”评选活动是深圳“关爱行动”系列活动之一,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本次评选将广泛发动市民,以市区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妇联、市义工联等相关部门推荐、群众举荐和家庭自荐三结合的方式来推举爱心家庭,记者将作深入采访,将爱心家庭的故事在本报发表。
本次评选活动的推荐截止日期为2009年3月30日,市民可将爱心家庭的简单事迹发送传真至:83928063邮箱:wbaxjt@163.com,或者在新闻网论坛相应帖子中进行跟帖回复,推荐您身边的爱心家庭,欢迎广大读者和网民踊跃参与。
把义工当做终生“职业”
五星级义工范帮菊发动全家参与爱心活动体会奉献的快乐
范帮菊(右一)在为福利中心的孩子筹集善款。
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六楼脑瘫儿康复训练中心,每天都有几十个脑瘫患儿在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中心的一角,一名一岁多的婴儿在母亲和保姆手脚并用的“操作”下腿部被拉直,因为被“固定”很长时间,不舒服,她一直在哭。天天抱着孩子来这里治疗,身心疲惫的年轻母亲听着女儿的哭声,不由得开始叹气。这时,身穿红马甲的五星级义工范帮菊默默地走到她身边,帮她扶住了婴儿的腿,年轻妈妈紧锁的眉头不由得舒展开了。
每天陪练5至6小时
1993年,范帮菊从老家湖北来到深圳后,在身边朋友的带动下就开始从事义工工作。2004年,她正式加入义工联,并一口气报名参加了快乐成长组、关爱探访组、环保组等好几个小组。她说,第一次到儿童医院脑瘫儿康复中心做义工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范帮菊走进脑瘫儿康复中心,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因为脑瘫而导致无法正常行走,因为康复训练而疼得哇哇大哭时,一种强烈的被需要感在她心中油然而生。她马上走到一个脑瘫患儿身边,按照家长的指示,轻轻按住孩子的双腿,帮他做伸腿拉筋康复操,还不时逗孩子开心。做完康复操,范帮菊准备离开时,孩子的小手紧紧抓着她的衣服不松手。她的心再次被震动:“那一刻,我才知道什么叫‘心痛’!那些脑瘫患儿太需要帮助和关怀了?!?/p>
那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从此牵动着范帮菊的心。此后,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去儿童医院,给脑瘫患儿做康复训练。一天下来大约要服务5~6个小时,范帮菊已经坚持了5年。几年前,范帮菊失业了,尽管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但她的义工活动却从未间断过,她表示将把义工当做终生职业一直做下去。
帮助别人感到幸福
面对记者,范帮菊一直说自己做的只是很平凡的事情?!罢飧龉ぷ饕坏愣疾焕?,其实很多孩子很聪明的,你逗他玩,他就笑,自己的心情也很好,也舒缓了家长的压力。我也是做母亲的人,我很能理解脑瘫患儿家长的心情?!狈栋锞找埠苄奶壅庑┖⒆樱骸坝行┒餍枰な奔涔潭ǎ⒆用抢哿嘶蛘卟皇娣司突峥???醋潘堑衾?,我的眼泪也要掉下来了?!?/p>
如今,康复中心的几十个脑瘫患儿的家长都认识范帮菊了,她对每个孩子也是非常熟悉。她告诉记者,每当她看到孩子克服困难做完一套动作时,她心中的喜悦就难以言表?!八淙荒鞘焙⒆拥牧成匣构易爬幔灰愣核幌?,他就笑了;义工的红马甲就像是笑脸的代表,有些孩子一看到红马甲就会笑;有些孩子,如果你让他抛媚眼,他还真的会给你回应;有个脑瘫患儿特别喜欢唱《北京欢迎你》,我们就一起唱,他高兴极了……”
范帮菊认为自己没有付出多少,却得到了很多——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带动全家人加入义工行列
除了儿童医院的康复中心,在福利院、养老院、各大医院都能见到范帮菊的身影,帮老人剪指甲、清洗衣服、为病人端屎端尿、给孤残儿童带去欢乐……认识她的义工都说:“范姐做义工有点疯狂,做义工做上瘾了?!苯觯玻埃埃赌晁陀校担埃靶∈钡囊骞ぜ锹?,被确认为“五星级义工”,她还被授予第八届、第九届高交会义工服务优秀义工。
从小耳濡目染,范帮菊成了儿子效仿的榜样。2005年,儿子也正式加入了市义工联快乐成长组,如今还在读初中的他也已经是市义工联的“五星级”义工了。范帮华常常带领儿子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儿童医院关心和帮助脑瘫儿童。尽管范帮菊的老公因为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做义工,但对母子俩的爱心善举非常支持。此外,在范帮菊的带动下,她的姐姐和侄子也成为了义工,每逢节假日,大家便齐齐相约去做义工。他们说:“能帮助别人感觉很幸福。
马毅、张智忱教师夫妻用独特的方式诠释“让爱薪火相传”
爱别人,自己也能收获幸福
本报记者 雷丹
马毅是盐田区田心小学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和班主任。她说,没有太多的时间关心儿子张文赫的学习,因为班里有很多学生更需要她。记不清有多少个傍晚,儿子放学后独自一人回家,她留在学校里为学生“开小灶”或与近期表现不佳的学生促膝谈心。同时,她在言传身教中注重爱心启蒙教育的渗透,让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管是在学?;故窃诩抑校汲涞绷恕鞍氖拐摺钡慕巧煞蚝投釉谒拇禄斡牍婊疃?,共同演绎了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看似平常却意义不凡的爱心佳话。
学生说:老师无私的爱激励着我
昨天中午放学时分,记者在田心小学六(4)班的教室门口“堵”住了马毅。在交谈中,马毅口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学生”,对每个学生的特长及家庭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对“问题学生”和“困难学生”更给予了比普通学生更多的爱。
学生的每一个变化马毅都看到眼里。一个叫做小丽(化名)的学生的彻底改变让她欣喜万分。
小丽生活在单亲家庭,刚转校时喜欢看些不健康的课外书,还在班级传阅。她学习成绩不理想,还对老师有很大的敌对情绪。马毅对小丽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将儿子的课外书借给她看,和她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在班上及时表扬她的进步,选派优秀学生做她的“小老师”,还多次与她妈妈交流沟通。渐渐地,小丽的成绩有了可喜的进步,脸上也写满了笑容,并开始主动帮助同学。
马毅说,学生的心灵就如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漂亮的图案,应该用爱来引导学生。马毅每年还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帮扶对象。今年12岁的小强(化名)就是马毅持续两年的帮扶学生,她多次给小强买文具,专程去家访并送去慰问金。为了顾及小强的自尊心,马毅对小强的格外关照都是“偷偷”进行的,这让小强大为感动。这两年来,小强的学习有了很大的飞跃,并被评为盐田区的“三自”优秀学生。在记者与小强的聊天中,腼腆、内向的小强羞涩地表达了对马毅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对我的爱我都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老师无私的爱一直激励着我!”
德育处主任说:她花在儿子身上的时间太少了
?。玻埃埃的辏硪憔偌依吹缴钲?,成为了田心小学的一名雇员老师。尽管她的工资待遇比在编老师差了一截,但她仍以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她刚来田心小学时,跨年级带四个班的英语,并且都是成绩较弱的班级。她接手后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经常加班加点,在家中批改作业、备课。毕业时其中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在一年的时间内分别提高了15分和20分,这一下子让她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田心小学德育处的王主任夸奖马毅“爱心教育成效显著”。但王主任接着批评马毅:“他们夫妻俩要是把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分一点给儿子,他们的儿子一定更优秀!”
儿子张文赫说:爸妈教育我爱心不分大小
马毅的丈夫张智忱是沙头角中学高三年级的数学教师。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他和马毅一样都没有时间去辅导孩子的学习。不过,对于他在湖北老家的帮扶对象,即使工作再忙也不忘给予关心。张智忱的帮扶学生正在读高中,从农村出来的他一直不忘家乡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着那位学生,还经常在电话里探讨为人处事的道理。这对相敬如宾的教师夫妻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让爱薪火相传”的朴素道理。
这对教师夫妻的帮困助弱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他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群。在他们居住的小区,一位四川籍清洁工经常去他们家做客,每次他们都会为那位老人准备米、油、面、腊肠等物品。就在这个月,张智忱将刚买的一袋大米送给老人。老人接到后连声说着“谢谢”,也渐渐习惯了他们的慷慨。
马毅和张智忱还经常把宝贝儿子张文赫一个人留在家里写作业,但这并不影响小文赫大放异彩:读五年级的他与六年级的学生同台竞技赢得了CCTV英语风采大赛的复赛入场券,同时还入围了奥数比赛。更为难得的是,沐浴在爱的暖意中成长的小文赫明白了爱意味着付出,他把每年的压岁钱都放进了捐款箱,一看到路边有人乞讨就会拿出零花钱。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小文赫积极参与社区里的公益活动,并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小文赫告诉记者:“爸爸妈妈教育我爱心不分大小,拿出零花钱和压岁钱帮助他人,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临分别时,马毅真诚地对记者说:“作为一名教育者,我认为传播爱心比自己的付出更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引导学生从小要有爱心,懂得感恩,让他们长大后去影响更多的人,这也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马毅的言谈中,记者感受到了她身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气息,她说,爱是人类幸福的源泉,那是她爱自己爱别人所得到的美好馈赠!
?
编辑:王丹丹
相关新闻
- 第十届深圳关爱行动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爱心项目(20 09:54:36)
- 创新支教模式为海内外爱心人士搭建平台(30 14:10:24)
- 九年关爱行动打下慈展会牢固基石(13 15:58:06)
- 搭建永不落幕的“慈展会”(13 11:26:03)
- 踏着爱心节拍 健行深圳湾畔(10 1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