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

内容管理|投诉        

怀着感恩的心助人我很快乐

2009-03-1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本报日前报道一位单亲妈妈的故事后,她收到的第一笔汇款来自一位打工者池先生。记者了解到,原来池先生7岁时母亲去世,他和弟弟相依为命,也曾得到不少人的帮助才渡过难关。现在他和弟弟都尽力帮助困难青少年,他说——

  ?

池先生在铲车上。

  核心提示:

  今年41岁的张秀霞自从2001年与丈夫离婚后,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一直孤身一人带着女儿在南山区租房住,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本报2月7日以《坚强单亲妈妈咬牙抗争生活磨难》为题报道后,张秀霞很快收到首笔200元汇款?;憧钊吮硎久扛鲈拢保等账蓟岚词奔那?,直至张秀霞的女儿长大成人。他的话,让张秀霞热泪盈眶。

  这位热心人是谁?昨天,记者在宝安区福永街道一个机械售卖场采访了他。他姓池,是深圳一名打工者,他乐呵呵地说:“我和弟弟是在不少好心人的帮助下成长的,我在深圳每个月收入比内地的普通劳动者多,弟弟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一直在老家教书育人。我们兄弟俩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尽力帮助有困难的青少年?!苯邮懿煞煤?,他再三要求记者,文章见报时要隐去他的名字。

  好心人救了兄弟俩的命

  池先生1966年出生在广东省信宜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弟弟3年后也出生了。由于家庭成分不好,这一家人生活一直很窘迫。1974年1月1日,母亲因癌症去世了?!案盖滓恢倍嗄暝谕獾匚薹ǚ导?,母亲去世时,我才7岁,弟弟4岁,我只好挑起照顾弟弟的重担?!?/p>

  这时,热心乡亲向兄弟俩伸出援手。邻居张权才1957年就去了香港创业,他的母亲彭大婶一直还在老家。彭大婶可怜兄弟俩,经常把他们叫到自家吃饭。兄弟俩还小,肚子饿了,又在家找不到吃的,看到彭大婶一家在吃饭,他们也会时常不客气地坐过去就吃。彭大婶总是一边笑眯眯地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一边给他们夹好吃的。

 ?。保梗罚赌辏对拢橙?,池先生还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一天发生的事情。那天,他的弟弟全身发黄发高烧,他向村里一个大叔借了一辆自行车,背上弟弟,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把弟弟送到医院。没想到,从村里到医院要走40多公里,其中爬坡路有十多公里。当天雷电交加,他背着弟弟骑着一辆大自行车,艰难地跋涉。走了一天直至晚上,他才到医院。医生抢救后对他说:“你弟弟迟来30分钟就可能没命了?!泵挥星趺窗??当时他想村里的人都很穷,只有张权才有钱,他灵机一动竟托人打电话到香港求助。张先生得知后,马上通知医院:“全力救人,不管花多少钱,我都付?!痹谡畔壬陌镏拢叵壬艿芴庸斯砻殴?。

  有一年,兄弟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们找到一种生粉做的食物,于是大口大口地吞下去。没想到,兄弟俩很快就全身发肿,躺在床上起不来。又是彭大婶发现了,叫人把他们送到医院。这一次,花了300元钱才把兄弟俩的病治好?!芭泶笊艟攘宋颐切值芰┑拿?,300元钱在当年可是一笔不小的钱啊?!背叵壬刑舅?。

  弟弟名校毕业教书回报乡亲

  池先生由于生活负担重,读书读到初中,就没有读下去??沙叵壬牡艿芴熳蚀嫌?,很喜欢读书,不少费用都是张权才资助的。如果钱还是不够,兄弟俩就会向一位姓许的老师借。池先生记得,当时这位许老师每个月工资很低,可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就借给兄弟俩600元。池先生记得:当时弟弟借钱时总是这样说:“许老师,您借钱给我,我会拿本子一笔笔记下来,长大后加倍还你?!毙砝鲜πα?,二话不说把钱借给他。池先生说:“其实,许老师在借钱的时候,根本没想过我们会还。我到深圳有了点钱后,我履行承诺,每年回老家都去看他,给他送大红包?!?/p>

  另外,还有不少乡亲帮助兄弟俩。后来,池先生弟弟以信宜市名列前茅的成绩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老家镇里从来没有出过这么大的“状元”,乡亲们都欢天喜地的。张权才特意回老家,给镇里考上大学的学子发了奖学金。在池先生弟弟读大学期间,张先生也给予他不少资助。

  池先生告诉记者:恩人张权才关注教育,一直资助老家不少贫困学生读书。他曾对他弟弟说:“你毕业后,如果能为老家教育事业出力,我就会很高兴。”他的弟弟从此牢记这句话,1992年毕业后,放弃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回到老家教书育人,十多年来,培育了不少人才。张先生为此十分感动,每年都给他的弟弟发奖金。他的弟弟也把大部分钱,捐助给所教的困难学生。

  他每个月都会定时汇款帮人

  池先生是1989年来到深圳找工作的。当时,他四处奔波求职但没人肯录用他。有一天,他又累又饿坐在西乡街道的路边,他想回家这时却凑不齐路费正发愁。这时霍聚能先生走到他身边问他有什么事?他就把自己的困境说了,霍先生说:“我给你路费回家吧?!背叵壬笞诺ㄗ铀担骸拔也幌牖丶遥习迥环莨ぷ鞲野?。”

  霍先生于是就把池先生安排到电焊工岗位,让他有了一技之长。10年后,池先生又跟另一名老板打工。这名老板也是个热心人,在贵州荔波资助了数十名学生。池先生说:“我和弟弟是在热心人的帮助下长大的,工作后还遇到乐于助人的老板,我暗自下决心:如果有能力了我也想帮助别人。”

  池先生说,他的妻子和孩子在老家生活,妻子卖猪肉、种果树,收入不错。他现在卖机械产品,每个月的提成也不少,他感到很满足。每年回老家,都给村里的老人发红包。从2003年起,他就开始帮助困难的青少年。记者看到,池先生的钱包里有多张汇款单。小池是池先生的小老乡,他是一名孤儿,如今在广州一所大学读书,池先生称近3年,他每个月都给他汇款1000元,记者看到汇款单显示最近的一笔钱是在2月12日汇出的;13岁的小何也是一名困难学生,池先生已资助他两年,3月5日给他汇去1000元;池先生分别于3月3日、2月12日、2月13日给小黎汇去1000元,她是一名患肝病的17岁女学生,在信宜老家住院,池先生今年开始资助她;小陈的父亲曾和池先生是同事,得病去世了,小陈最近来找过他,因为其父亲临终前曾说:“有困难可找池先生?!保苍拢等眨叵壬懔耍保埃埃霸?。池先生表示:“怀着感恩的心助人我很快乐,我愿意一直坚持做下去?!?/p>

编辑: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