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
2009-02-0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大 中 小】
【据新华社天津2月8日电】(记者 周润健蔡玉高)“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9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到了吃元宵的时候。正月十五,为什么要吃元宵呢?
天津市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称“汤圆”“圆子”“水圆”“汤丸”“浮圆子”“乳糖圆子”,生意人美其名为“元宝”,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民俗专家表示,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霸闭庵质称访?,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
“走百病”求吉除疾
元宵节除了各种庆?;疃?,我国民间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遛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是妇女。
所谓走百病,属于古代元宵(或正月十六夜)妇女避灾求福的一种民俗活动,明清时尤为盛行。清康熙《大兴县志》载:“元宵前后,赏灯夜饮,金吾梦池。民间击太平鼓,走百索,妇女结伴游行过津桥,曰:‘走百病’。”
“走百病”在民间是很讲究的,必须是在特定时间进行,妇女们聚合在一起,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这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民间普遍认为,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懊ぁ保侵傅剿鹿凵障?,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火树银花闹春风
元宵节,这个被誉为“中国狂欢节”的节日,既奔放又浪漫。中国历代文人骚客均有生动描写,诞生了无数名篇佳作,也反映出历史上元宵佳节盛况。
在唐代,元宵之夜观灯游乐已极盛行。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夜游。宋代的元宵节更是热闹异常。诗人有不少吟诵元宵盛况的佳作。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词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
元宵节又是男女青年比较“自由”地互相接触,表达爱情的极好机会。宋代女词人朱淑真在《元夜》诗中写道:“火树银花触月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忙愁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任月朦胧。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这首诗写的是一对情人在元宵节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堪称我国古代描写爱情生活的佳作。
编辑:王丹丹
相关新闻
- 第十届深圳关爱行动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爱心项目(20 09:54:36)
- 创新支教模式为海内外爱心人士搭建平台(30 14:10:24)
- 九年关爱行动打下慈展会牢固基石(13 15:58:06)
- 搭建永不落幕的“慈展会”(13 11:26:03)
- 踏着爱心节拍 健行深圳湾畔(10 16:13:24)